家人举着张泽萍的照片,阴阳两隔,睹物思人 王漫琪 摄
■汕头“5·21”大火追踪
本报记者 王漫琪 杨媛
2006年,“5·19”谷饶大火付出了13条人命的代价,时隔3年,为何在同一个地方发生几乎相同的惨剧?记者从可靠渠道获知,当年共有6名责任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但全部“不了了之”!眼下,“5·21”火灾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家庭作坊业主张培雄已被刑拘,但最终会有多少责任人真正受到惩处,还是个问号。
善后
遇难女工家属获赔20万元
两重伤员脱险 一人仍在抢救
昨天下午3时许,遇难女工张泽萍的母亲陈婵花在赔偿协议书上签名,她是第四个接受谷饶镇政府赔偿的死者家属,将一次性获得政府给予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20万元。
22岁的张泽萍是潮阳本地人。昨天下午,潮阳区财政局某副局长来到张泽萍家,经过一番思想工作,最终由谷饶镇政府作为“谷饶上堡张培雄家庭作坊”的受托人,与张家达成了赔偿协议。该副局长介绍说,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已成立13个善后工作小组,对应每位死者的家属开展安抚及善后赔偿工作。据介绍,昨天已有5名死者的家属接受了赔偿协议,按照协定,死者家属在签订赔偿协议后即配合民政部门将死者尸体火化,再领取20万元的赔偿款。记者了解到,伤情较重的3名女工已有两人脱离危险,另一名女工袁李芬一氧化碳中毒,诊断为重度吸入性损伤导致中枢性循环衰竭,目前仍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中。
追责
市长现场怒斥责任人
面对问题像鸵鸟 落实责任成空谈
记者在昨日下午从汕头市政府举行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政府已经成立事故调查组进驻潮阳,开展事故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起火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中。
这场大火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潮阳区副区长张为东认为,基层少数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对隐患的发现、整治不及时;监管制度落实力度不够;对隐患的反复性估计不够。在事故当天召开的现场会上,汕头市市长蔡宗泽大发雷霆,直斥在消防安全监管中缺位的有关责任人:“面对问题,这些人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但我们的领导干部需要看到!总是说举一反三,到底该怎样真正落实责任?”
更引人诘问的是:2006年的“5·19”谷饶大火付出了13条人命的惨痛代价,相隔3年,在同一个镇内相距不远的地方,“5·21”火灾再次让13名女工遭遇不幸。而其他导致人员伤亡的大小火灾事故,近年来在谷饶屡屡发生。当地政府一直强调的消防安全责任制,究竟是否真正落实?而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是否足够严厉?
2007年初,汕头市纪委监察部门曾通报了谷饶镇2006年“5·19”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情况,10名政府及管理部门公职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创辉织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创琰以及涉嫌玩忽职守罪的公职人员等6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然而,记者却从可靠渠道获知:相当一部分责任人最后均未担责,处理不了了之。
目前,“5·21”火灾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家庭作坊业主张培雄已被刑拘,但最终将有多少责任人真正受到惩处,拭目以待。
根源
“三合一”作坊为何屡禁难治?
产业发展散乱 成了事故温床
2008年潮阳政府部门重点清理整顿“三合一”家庭作坊(居住、仓库、生产三合一),层层上报数字:潮阳1409家,仅谷饶就有1000多家。2006年“5·19”火灾后,汕头市开展了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深入推进“一畅两会”消防安全专项行动。本次“5·21”火灾后,汕头市委市政府再次部署组织针对“三合一”场所的全面清理行动。三合一作坊为何屡禁不止,这次全面清理行动又能否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在谷饶,针织内衣行业是其经济支柱,不少民宅本身就自成小厂房。“谷饶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家庭小作坊,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步的,因为创业初期资金少,无法一步到位建厂房,只好先用自己的住宅做生产车间。”在谷饶拥有颇具规模的大型内衣企业张先生向记者坦承,他原先也是开小作坊的。在潮阳农村,普遍的现象是规划滞后,且人多地少,让大小工厂和作坊通通入“区”(工业区)根本不可能。
谷饶的产业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也为“三合一”作坊提供了生存空间。据了解,谷饶镇有近400家针织内衣企业,规模企业60多家,企业接了大量的外销订单后,为了能够完成货单任务,经常会发包一些给亲戚朋友或周边的居民加工。昨天,某内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家庭小作坊生产成本低,承包到一单加工任务就可以得到5%至10%的利润,这直接导致众多家庭作坊屡禁难治。
省政府挂牌督办30火灾重镇
要求一年内整治到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三合一”家庭式小作坊如潮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三合一”场所近200万家。“三合一”场所的消防问题一直让人头疼不已。
有专家告诉记者,对此类场所早已进行多次整治。但每次整治行动几乎都要经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循环,很少能一次性得到彻底解决。该专家说“这些火灾主要发生在粤东的汕头、揭阳,以及珠三角的深圳、惠州”。”
针对目前这种状况,省政府已首批挂牌督办30个火灾隐患严重镇,要求一年内整治到位。本报记者 江彬 通讯员 孙江敏
如果带了相机,拍下来,警示所有人。
作为咨询师,我总是不遗余力的宣导着,安全,安全。
但是,就是这么明显的道理,就是有些人抵制,记得去一个企业培训,讲到消防安全,刚好台下有个人在抽烟,据说此人还是车间主管,我举例说这就是典型的安全意识淡薄。呵呵,气得他扭头而去。
感到,安全意识,更重要,不仅仅是监管。
哎,再说一句任重道远。
做为政府部门职能放马后炮又有何用,真真让老百姓放心、安心不是靠嘴巴来说的,要拿出一点实际行动。
做为政府部门职能放马后炮又有何用,真真让老百姓放心、安心不是靠嘴巴来说的,要拿出一点实际行动。
[/quote]
可能人们不知的钱权交易比这个更可怕!
企业家别指望政检查,政府也别指望企业都能自觉遵守。这样的事故就应能少很多了。
企业内部做好,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但这样的三合一厂房,确实没太好的办法,但如能能有一点安全意识,也许会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