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标题:
张若渔:苦难与恩典,都镌刻在大地上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wang
时间:
2010-4-20 18:01
标题:
张若渔:苦难与恩典,都镌刻在大地上
青海玉树,在一场缺乏逻辑、不被理解和难以抗拒的地震中,瞬间消失了。或许只有面临这样的巨大灾难,我们对于生命的理解才是有关星空和大地的,而不再仅仅与五步之内的世俗生活有关。
一座城镇,一座乡村,一群鲜活的人,说倒就倒,说碎就碎,说走就走了。4·14强震过后,三江源头已没有诗。视野之内,断壁残垣,满目疮痍,1700多个生命以彻底和永恒宁静的方式从我们的身体中抽离出去,化作了苍茫的群山,抑或是澜沧江中的浪花。
我相信,当我们在开裂的玉树大地上抗震救灾之时,我们也在自己开裂的灵魂深处,寻找着、挖掘着久违的历史感、敬畏感和使命感。一个和你差不多形貌的人,你的同胞,在黑暗的废墟下被挖出来,已经没有了呼吸或者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慢慢停止了呼吸,那么他的死就与你的生命建立了某种广阔的联系。这是一种显赫而深邃的感性体验,它直击了生命的本质和内核,让我们领受真正的悲悯和担当。
悲悯的意思,并非仅仅是哀伤和同情,它更包涵对于罪与罚的认与信;多难兴邦的意思,并非是地球犯了错,最后却选择与我们站在一起,而是我们,要从灾难的缘起中找到我们该反思和追索的地方,然后国家和人民从中获得了祝福和恩典。
在那天崩地裂的一刻到来之前,其实命运给了我们些许提示,即那一次轻微的4.7级的晃动,并且留下了2个小时的回旋时间,可是众所周知,预警并没有发生,发生的是更具毁灭性的地震;精明强干的日本人发明了“10秒钟预警”制度,而中国人的命并不比日本人更坚强和幸运;汶川震后,学校等重要公共设施的抗震性能曾得到了空前的关切和普遍性的探询,但玉树一震,学校70%垮塌。
甘地说,善,总是以蜗牛的速度前行。若果真如此,那么我们愿意审慎等待,只是希望这等待的过程短一点,再短一点;我们亦明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任谁在这场浩劫面前,在数千亡灵的坟茔前,也会泪湿衣衫。只是,我们希望这种恻隐之心能保持足够的长久和湿润,不要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粗糙和傲慢所销蚀,避免我们总是踏进同一条悲伤的河流。
萧伯纳曾说:“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更美好。”玉树的1700多个蒙难的生命,就这样白白地走了。我想,他们有权利要求时代,在他们死后,变得更加美好。而这个“美好”的意思,我想至少是在人心中,在政府那里,不要让诸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样的灾难,发生了却等于没发生过。
事实上,我们并不悲观,我们怀着乐观的愿景相信,我们会从灾难的洗礼中变得成熟起来。因为,真正的苦难和恩典,都镌刻在坚实的大地上。
[稿源:东莞时报]
[作者:张若渔]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