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标题: 浙江民企再现倒闭危机 民间借贷崩盘风险隐现 [打印本页]

作者: CSRA    时间: 2011-8-17 11:25
标题: 浙江民企再现倒闭危机 民间借贷崩盘风险隐现

多家浙江民企近日再现倒闭危机。

8月14日,封庆华被警方押回衢州。就在一周前,他因上亿元高利贷无法归还而潜逃江苏丹阳,其名下的浙江丰华木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遭遇债主堵门。

8月1日,温州巨邦鞋业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踪,大量农民工聚集厂区讨薪。同一天,温州市原人大代表谢公荣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提起公诉,他被曝向58名个人和一家企业非法吸收存款1.7亿元。

浙江民企的生存困境仍在蔓延。浙商投资研究会秘书长蔡骅对本报指出,温州目前有大约36万家中小企业,其中30%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

丰华木业猝死

“封庆华跑了!走,搬东西去。”8月9日清晨,丰华木业总经理周洪飞被上百个陌生人包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封庆华欠了上亿元高利贷。

周洪飞赶紧拨打封庆华手机,这时对方电话已关机。而封庆华也向他借过100多万元现金和一笔35万元的原料款未还。

据衢州市公安局衢江分局经侦大队登记,封庆华尚欠三家银行合计3300万元贷款未还。而民间债权人中,借款450万以上的报案人有10个左右,100万以上的有20多个。坊间传言封庆华总共欠了1.3亿。

一家年销售额5000万、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的中等企业,近年来一直经营正常,为何一眨眼就倒闭了?

丰华木业的股东之一老叶告诉记者,封庆华早年从事板材加工,2005年在衢州沈家经济开发区买了块地。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封庆华厂房盖了一半,而建行860万贷款到期要还,他被迫涉足高利贷。

到2009年底生意好转,他先后成立了浙江衢州丰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丰华木业有限公司、衢州丰华电子有限公司,每个月能有500多万元营业额。

当时,封庆华将衢州丰华木业改名为浙江丰华木业,但由于房产证上仍然注册为衢州丰华,因抵押物和企业名称不符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项。于是,封庆华在高利贷泥潭中越陷越深。

今年8月4日,封庆华前往江西九江银行借钱未果,眼见8月9日到期的一批高利贷无法归还,他和妻子蔡美华仓惶出走。几天后,夫妻俩在江苏丹阳落网。

“高利贷害死人。”老叶说,封庆华没有赌博、吸毒等任何不良嗜好。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他借的高利贷月息高达8分-1毛2,借款100万月息就得还8万-12万,这让承受融资、生产成本等多重压力的封庆华不堪重负。

无独有偶,温州巨邦鞋业有限公司也因高利贷崩盘于近日停业。这也是继温州铁通电器、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天石电子等公司之后,又一家宣告倒闭的知名民企。

值得关注的是,一家企业猝死往往形成连锁反应。例如三旗集团因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基安机械有限公司因为三旗担保1600万贷款受牵连,正被银行逼债;昌林液压气动成套有限公司、奥德康公司及其法人代表,都被当地法院认定为“老赖”,陷入被银行逼债、查封账户的境地。

“钱荒”争议

传统中小企业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

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4673家,同比增长23.5%;企业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14.6%和6%。浙江省6.6万家微小企业更是出现了总产值和利润下降的情况。

据浙江省经信委统计,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息净支出369.98亿元,同比增长34.4%;小企业利息净支出增长45.5%。有56%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困难程度超过去年。

“浙江80%的小企业靠民间借贷维持经营,年息最高的达180%。”蔡骅指出,一般制造类企业利润率只有几个点,很多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之虞。

浙江省工商联调研发现,银行通常会对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贷款政策,贴现率提高到4%-5%,加上存款回报、搭购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实际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

不过,温州市银监局一位官员向本报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早已存在,并非是当前紧缩政策造成的。近年来部分中小企业把实体产业当作融资平台,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资本等行业。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企业不断地抽走实业资金,来保楼市里面的投资,也是一些企业资金链偏紧的重要原因。

这位官员介绍,上半年温州当地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中小企业贷款新增207.8亿元,增长8.61%,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3.6%。但部分不符合银行信贷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融资。

据浙江省银监局统计,截至6月末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2939亿元,继续居全国首位;比年初增加1092亿元,同比增长36.9%,超过贷款平均增速21.6个百分点。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要有所区分,首先,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其次,一些盲目扩张生产的企业和“三高”(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产业,本身就不应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晓狐    时间: 2011-8-17 13:44
优胜劣汰,不适应市场的企业会率先倒闭。看看企业的生命周期就知道,国内企业大部分的生命是在3~5年之间。
作者: 晓狐    时间: 2011-8-17 13:46
接下来的这十年,世界的经济危机会越来越激化。大部分国家用刺激消费的模式只是在拔苗助长,深层次的原因无法被触及。
作者: xiaowang    时间: 2011-8-18 01:06

问题的关键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愿不愿拯救中小企业?

拯救中小企业一无名二无利,还是和地产商穿一条裤子来得实惠,又有GDP,又有票子。


作者: 谭顺元    时间: 2011-8-18 09:31

内忧外患,进退两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