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整体社会发展责任指数偏低,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26家企业得分为0分或负。(11月9日《新京报》)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了常规动作,企业对此越来越重视,甚至作为自我展示和宣传的一个机会。有比较才有鉴别,社会科学院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很有些“企业誉度”排名的意味。通过排名,谁优谁劣一目了然。原本,这样的《社会责任蓝皮书》有很好的促进之效,但结果与观感的差距,还是让人对其公平性和目的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客观地说,从整体上分析,七成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这样的定论,跟公众观感比较接近。但仔细分析却极其诡异:在26家得分为0分或负的企业当中,外企占了19家,比例高达73%,数据上的契合,究竟是巧合,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通常讲就是“以人为本”,要讲社会公德,遵循商业诚信,并对社会有所贡献。在这样的标准之上,一向美誉度比较高的外资企业,何以又整体沦陷?这颠覆了所有人的认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且不说外企吧。反观背负着“国有企业”名号的那些有钱有势的大企业,却未能展示应有的“公心与道德”,评比的结果却名列前茅,叫人情何以堪?
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而言,不是评估出来的,而是社会的整体感受所决定的,一个企业好不好,有没有社会责任,纯粹的指标评定看似客观,实则主观。
《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评比是否有“外严内宽”的两套标准?个中原因不得而知,但至少一条,以公众的认知来说,这样的一份报告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制作“责任书”者的责任如何,本身也是一个待解的答案。
华龙网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