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2011年,民众经历了食品安全领域上演的各种“大戏”:瘦肉精、毒馒头,毒奶粉……跨入2012年,大戏是否还会接连上演?
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领域的戏码依旧不断上演。前阵子有报道称,酸奶吃出避孕套,近日又有报道称,安徽利辛查获一批“甲醛鸭血”,问题产品达十余吨。检测显示这批鸭血甲醛超标400多倍;北京黑作坊冒臭味熏出香豆干。
眼睛一眨,猪血变鸭血。这不是魔术,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只不过,魔术带给人的是欢乐和惊喜,而甲醛鸭血,带给人的却是感慨和无奈,甚至有可能是对生命的威胁。
猪血加上甲醛变身为鸭血,让网友们大喊伤不起,更让网友们直言:这年头还能吃啥?诚然,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挑战民众的心理底线,一步步侵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食品安全?如何避免下一个“甲醛鸭血”的再现?
一直以来,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依靠的是道德和监管。但道德没有强制力,监管却常有空白,以致于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频繁发生,诸如甲醛鸭血之类的事件,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可见,食品安全不能仅依靠道德救赎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更需要法律来处罚敢于犯险的制假、售假者。
俗话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当道德在利益面前失去效用时,我们需要用法律来震慑制假、售假者;只有打疼、打怕制假、售假者才能让他们将道德铭记在心头,不敢制假、售假;没有制假、售假,则会让民众有信心,也会让企业受益。
如今,“甲醛鸭血”一案已经移送法院,将择期开庭审理。我们拭目此案的进展。
此前《新京报》曾报道过的通州黑作坊。这两起案件,同样是生产豆制品,同样发生在五环外的郊区农村,同样涉嫌雇用残障劳工。两件案件何其相似乃尔。
大量令人作呕的熏干和香干,每天都在夜色的遮掩下源源不断流入市场、进而摆上市民餐桌。那么,这些不洁食品究竟是如何成功逾越一道道监管程序、进入市场的?一再查处之下,食品安全领域里的黑作坊为何难以绝迹?
这些黑作坊,都选择在流动人口比较多,行政监管相对偏弱甚至存在一定盲区的城乡接合部,“两不搭界”,使得那些卫生不达标的黑作坊也就多了一层“保护色”,可以麇集于此,肆意作为,在污水遍地、蚊蝇乱飞的恶劣环境中大量生产不洁食品。昌平这两家豆干作坊是这样,通州台湖镇徐庄村的黑豆腐坊也是这样,都说明监管没能跟得上无证制售不洁食品的步伐。
这也与执法方式有关。时下很多监管部门往往热衷于运动式执法、驱赶式执法,查处起来固然声势浩大,却也来得快去得疾,查完就完了。特别是,由于某种习惯性思维,城市中心区域的执法频次往往较密、执法强度也相对较大,这样,那些经营成本本来就不高的黑作坊往往会主动流向郊区那些监管薄弱的地方,卷土重来。
昌平区食品办相关人员也承认,豆干黑作坊存在的区域还有大量的其他非法加工点存在。那么,既然有关部门也已意识到这种盲区的存在,那就应尽快转变执法思维,以彻底杜绝类似非法作坊的生存土壤。黑作坊的查而不止,不能只是归咎于其生命力太顽强,更应检讨可能存在的执法疏漏。
一次突击、多次执法,打掉几个黑作坊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彻底消除那些黑作坊的魅影。两起黑作坊案件的相似性,最本质地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缺位的普遍性。有关方面,确实应该由这两起案件引起警惕,想方设法改变郊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破解城乡接合部社会治理的难题。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