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紧缩预期加深。今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较一季度月均8200亿元减少1382亿元。
贷款锐减与票据融资增加相辅相成。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票据融资新增量跨越式发展,在2月份千亿基础上翻番到2407亿元,占当月6818亿元贷款量的35%。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利率下行,一季度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利率比2011年12月的8.01%降0.4个百分点至7.61%,利率上浮的比例提高了4.4个百分点至70.4%,而对应的下浮和基准利率的比例反而下降了4.4个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实体经济如此萎靡,银行业断难独善其身。
资金的紧缩加上实体企业下行,使期货市场已成一潭死水,很多交易者封刀旁观。追踪24种商品的标普高盛商品指数(GSCI)下跌到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低点。而在过去10年,商品指数唯一的下跌年份是2008年,当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每日经济新闻:叶檀
钢材低迷,钢材贸易难以持续,钢材摇身一变,成为资金来源。目前钢贸商融资大概有五种模式:一是银行动产质押监管贷款。即以钢为质押品,向银行融资。银行不懂钢材品质,或者钢贸商有意重复抵押,成为风险之源;二是钢贸商联保。即钢贸商之间形成一个担保圈,风险在于,钢贸商之间击鼓传花,甚至叫上几个亲朋好友成立企业进驻同一家钢贸市场,通过虚假增资、粉饰报表后互保,由保险公司开立保险向银行贷款;三是钢厂、钢贸商、银行三方合作。经销商和银行约定把向钢厂购买的货物作为银行贷款的质押物,并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在此基础上支付货款。大部分钢厂都是有固定合作的钢贸代理商,在某些钢贸商跟钢厂之间存在直接利益关系,贷款成为制造钢材虚假需求的泡沫;四是银行直接向钢贸企业法定代表人发放个人贷款;五是民间借贷,近两年盛行的高利贷无孔不入,在钢贸市场同样存在。
监管部门注意到贸易融资风险。前不久,银监会对钢贸企业的信贷问题就曾两度发文提示风险。根据一份业内的数据显示,有4家银行上海分行的钢贸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接近20%,7家银行的钢贸企业承兑汇票占比过半。银行业整体风险上升,有商业银行基本停止了在沪钢贸联保业务以及民营担保公司业务。银行与钢贸企业成为互相钳制的鹬蚌,钢贸企业情况越糟,银行风险越大;银行越紧张越收敛,钢贸企业越差。
进口亏损,却还在进口,为什么?大规模进口铜,一大目的是为了融资。
利用铜进行质押融资,借款人将所购铜材存入保税区的仓库后,由管理仓库的仓储公司出具记载存货人信息及仓储铜材的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的仓单凭证,借款人再以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办理贷款。
钢、铜贸易商需要如此之大的资金,实体从业者如此渴求现金,除了实体不景气需要缓解沉重的资金压力外,一些企业获得资金后摇身一变,成为民间借贷从业者,他们从银行融资以高利贷向民间放贷,成为食利阶层。
去年盛行钢贸、铜贸融资,窥一斑知全豹,实体经济下行、金融业享受厚利,错误的激励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商人,成为高利贷从业者。他们以钱生钱,把所有的资产变成钱,成为黄世仁。
今年实体经济下行,这场红了眼的赌博接近尾声,实体企业下行骨瘦如柴,所有实体企业上的寄生虫,迟早会饿死。经济如此紧缩,金融支持实体,方能闯过难关,一荣俱荣。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