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ISO9001:2000 审核检查表fficeffice" />
受审核方名称/地址: 审核员: 审核日期: |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1、是否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QMS? | | |
2、QMS所涉及的过程及其顺序和关系是否被识别、确定和管理? | | |
3、QMS的关键过程所需资源和信息是否充分,并足以支持过程的有效运行和监控? | | |
4、QMS及过程测量和监控点是否确定并有效?对测量和监控结果是否有分析和改进活动? | | |
5、是否存在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外包过程?是否明确这些过程并实施了控制? | | |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 | |
a)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 | |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 | |
3、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 | |
4、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 | | |
5、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 | |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 ||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 | |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 |
b) 质量手册; | | |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 | |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 | |
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 | | |
注1: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注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 人员的能力。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 |
4.2.2 质量手册fficeffice" />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 | |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 | |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 | |
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 | |
4.2.3 文件控制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1、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 | |
2、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 | |
3、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 | |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 | |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 | |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 | |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 | |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 | |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 | |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 | |
4.2.4 记录控制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1、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 | |
2、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 | |
3、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 | |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 | | ||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 | | ||
b) 制定质量方针 | | | ||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 | | ||
d) 进行管理评审; | | | ||
e) 确保资源的获得。 | | | ||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 | | | ||
5.3 质量方针 | |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 | | ||
a) 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 | | ||
b)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 | | ||
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 | | ||
d)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 | | ||
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 | | ||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
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a]]。 | | | ||
2、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 | | ||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 | | ||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 | | | ||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 | |
|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fficeffice" /> 5.5.1 职责和权限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 | | |
5.5.2 管理者代表 |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它方而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 | |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 | |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 | |
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 | |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 ||
5.5.3 内部沟通 | | |
标 准 要 求 | 结果 | 客观证据 |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宜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 | |
欢迎光临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http://chinacsra.or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