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8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毒牛奶、瘦肉精,都归咎于“害人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9 08:4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甘肃省平凉市政府办和卫生局了解到,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截至昨日上午,已造成3名婴幼儿死亡。另外医疗机构目前还收治35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

截至昨日8时,在平凉市人民医院、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收治有35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其中14岁以下儿童居多。甘肃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已赶到平凉,与当地市、区两级医疗救治组一起开展救治。目前收治的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中,除1例重症外,其他病情基本平稳。

经初步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疑似食物中毒病例均服用过散装牛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疑似亚硝酸盐中毒。

事发后,平凉市、崆峒区高度重视,在积极组织救治的同时,逐户排查食用相同牛奶人员情况,对有症状的人员立即送往医院,对涉嫌的两个奶牛场进行了查封,对有关人员采取控制措施,全面进行事件原因调查。

最新进展

1例患者出院 最小死者刚出生36天

尚不知牛奶中缘何出现亚硝酸盐成分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下午在平凉市人民医院看到,这一医院收治的患者病情大都稳定下来,一些患儿在大人的陪同下已下床活动。医院儿科主任杨亚萍告诉记者,通过大流量吸氧、洗胃、灌肠以及静脉推注“美兰”等药物后,住院患者病情大都好转,其中病情较为严重的一名患儿也转危为安。

驻守在医院的平凉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已有3名幼儿死亡,最大的1岁多,最小的刚出生36天。36名收治病人病情好转,已有1名患者出院。住院患者中有9名大人,其余都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据部分患儿家属介绍,这些患儿大都喝了同一个人送的鲜牛奶。患儿家属向建仁对记者说,最近20天,孩子一直喝同一人送来的牛奶,此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平凉市人民医院儿科大夫吕文林介绍,第一个孩子是6日21时25分送到医院救治的,但没能抢救过来。后来又连续有孩子送来,且居住地相邻,都食用了同一家奶厂的牛奶,院方认为疑似集体食物中毒,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治疗。

杨亚萍介绍,亚硝酸盐即通常所说的工业用盐,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致使患者组织缺氧。牛奶中不应有亚硝酸盐成分。

在平凉市人民医院驻守的平凉市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此事还在调查中,尚不知牛奶中缘何出现亚硝酸盐成分。

——继三聚氰胺有毒牛奶之后,又接连出了什么皮革奶、瘦肉精,现在还有鲜牛奶含亚硝酸盐的干活!我还是那句话:能判死刑的罪太少太轻了......

[upload=jpg]forum/2011-04/1302309614367122.jpg[/upload]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302335003[/lastedittime]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11-4-9 08:43:0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故意的,和投毒杀人无异。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5:41:04 | 只看该作者

据新华社电 来自河南省检察院的消息,目前,河南省已经有12名公职人员因在“瘦肉精”事件中涉嫌渎职犯罪被立案侦查。

  12涉嫌渎职官员被调查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涉嫌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72名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对涉嫌工作失职的53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其中,孟州市畜牧局赵和镇畜牧防疫中心站检疫员李正福、动物防疫中心防疫员田伟斌等12名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已经由河南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又讯 据《河南商报》报道 昨日,河南警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瘦肉精”生产窝点被查封

  “瘦肉精”案发后,河南省公安厅连夜派出5个工作组赶赴焦作、新乡、济源三市,以及发案的孟州、沁阳、温县、获嘉、济源5县(市)。

  3月22日,警方分别在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将两名在河南销售“瘦肉精”的主要上线陈某、肖某抓获,并查获“瘦肉精”成品、半成品和加工设备。

  3月25日,专案组在湖北十堰将主要疑犯刘某控制,并查封位于襄阳南璋县的生产“瘦肉精”窝点。3月29日,专案组在江苏常州将刘某的同谋奚某抓获。

  至此,“瘦肉精”案告破,控制到案并采取强制措施95人。

  ■ 说法

  警方:建议对疑犯从重惩处

  河南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警方将在彻查全案的基础上,在向检察机关移送起诉时,对应当严惩的犯罪嫌疑人提出从严从重惩处的建议,并配合检法机关快审快结快判。

  另外,河南省公安厅还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检方:严查渎职等职务犯罪

  据河南省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负责人介绍,除已经立案侦查的12人外,他们正在组织检察干警对其他41名公职人员是否涉嫌犯罪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将严肃查办这起严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背后的渎职等职务犯罪。据《河南商报》

——该杀头的干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08:23:52 | 只看该作者

■ “三婴幼儿疑喝散装奶中毒亡”追踪

  据新华社电 平凉市紧急处置“4·7”牛奶中毒事件领导小组10日通报说,平凉市崆峒区牛奶中毒事件确认为特大投毒案件。

  平凉市紧急处置“4·7”牛奶中毒事件领导小组宣传组向记者提供了记述以上事实的通报。通报说,中毒事件发生后,平凉市公安部门全力展开案件侦破工作,在公安部、甘肃省公安厅刑侦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经现场反复勘验,调查取证,检验鉴定,确认此案为特大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案件侦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审讯和调查取证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之中。

  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两个月。

  ■ 调查

  患者确认为亚硝酸盐中毒

  9日下午,记者从崆峒区公安局了解到,事发后,平凉市、崆峒区两级公安机关60多名民警迅速前往医院和涉案奶牛场调查,并将患者的呕吐物、胃液以及残余的牛奶,分别送往省公安厅和平凉市质监局进行鉴定。

  崆峒区公安局副局长朱乐民告诉记者,据鉴定,确认患者为高浓度亚硝酸盐中毒。亚硝酸盐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一般在腌肉和制作腊肉时使用,但都是微量使用,在平凉的一些五金店都可以买到。

  目前,警方已对当事养殖户马某和其他几人予以控制。此外,警方还对亚硝酸盐销售情况展开调查。针对此次事件,崆峒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薛玉林说,亚硝酸盐的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牛奶中一般不会产生这种物质。

  ■ 探访

  遭投毒散装奶当地口碑不错

  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马坊村北侧马某的养殖场。事发后,这家奶牛场被警方查封,长二三十米的牛棚已被清空。数十名民警正在养殖场附近调查。记者了解到,共有两家奶牛场被查封,嫌疑人员被控制调查。

  马坊村村主任靳乐告诉记者,马某不是当地人,系租用场地养殖,起初养殖黄牛,去年改养奶牛。在马某养殖场的隔壁,一家吴姓养殖户也养着20头奶牛,两人合租了养殖合作社的场地。马某为人很热情,他家的牛奶在村里口碑不错。据靳乐提供的一份名单显示,马坊村先后有26人出现中毒症状并住院治疗,这些人都食用过马某养殖场的鲜奶。(新京报)

——对如此作孽的畜牲还有什么理由不砍他的头?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08:17:15 |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 “牛肉膏”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系统食品质量安全专家组首席专家、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陈永泉教授,为市民揭开“牛肉膏”的重重面纱,还原真实的“牛肉膏”。采访过程中,陈永泉表示,“牛肉膏”其实早已成为市民的家常便饭,方便面中的牛肉味调味包里普遍存在。

专家称配料包就是调配出来的,但有厂家称是“用牛肉熬出来的”

牛肉膏只能用在牛肉上

陈永泉告诉记者,从广东的情况来看,每个生产“牛肉膏”的厂家产品都有企业标准,这些标准是经过主管部门、专家专门审查定下来的。所以他们的配方都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通过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如果按照合理的量进行使用,一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假如某些厂家弄虚作假,该报的不报,自己暗暗地加入其他物质,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从广东省和国家的情况,主流还是好的,大多数的厂家是守法的。”陈永泉分析说。

陈永泉说,“牛肉膏”如果不是作为商品去经营,仅仅家庭来用,是用来放在汤里用来增香调味的,如家庭常用的鸡精。即使是一些烹饪单位使用,如酒店、餐馆、面馆等,也只能是在使用真实牛肉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牛肉的香气,并不是使得各种肉类“变”成牛肉。

“有人由于暴利的驱动,弄虚作假(利用‘牛肉膏’把猪肉变成牛肉出售),这就是使用者的问题,不应该将责任放到‘牛肉膏’的生产企业身上。”陈永泉表示,“牛肉膏‘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使用单位(如饭店)的违规使用,问题出在他们身上,并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牛肉膏“本身是没问题的。

食品流通离不开添加剂

陈永泉说,“食品添加剂在人们的生活和食品工业里贡献很大。但是它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一个是使用量,有专门的规定。另外是使用范围,在哪些食品上可以使用哪些相应的添加剂,也有规定。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定,不管是哪个食品,都不能上市。(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

陈永泉指出,关于现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们国家目前确实存在问题。其中包括滥用,就是在某个食品上添加不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同时,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的问题也存在,部分生产企业在使用时用量的掌握不一定准确。对食品添加剂管理严格是为了使食品工业更健康发展,以及要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陈永泉强调:“我们对食品添加剂要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它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有些人可能会问:”过去我们的老祖宗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也这样过来了么?‘但是我们不是在自给自足自然的经济社会,在现代商品经济的时代,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行的。因为食品要流通,有个防腐以及保质期的问题,怎样把食品的风味、营养成分更好保留,这些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以日常人们所熟知的花生油来说,如果没有添加抗氧化剂(一种食品添加剂),花生油就很容易被氧化,从而变质。一旦变质,花生油所产生致的癌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添加抗氧化剂的影响更大。”

曝料:方便面普遍含“牛肉膏”

昨日在采访过程中,陈永泉向记者透露,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吃到的方便面,其中的调料包就是用“牛肉膏”这类产品调配出来的。

陈永泉介绍,“香精主要分为甜味和咸味香精。甜味香精主要应用在饮料和甜品中。咸味香精则广泛应用于调味品,其中就包含方便面的配料。‘牛肉膏’是属于咸味类香精,方便面中的牛肉调味包其实也含有‘牛肉膏’。但是公众并不需要对此感到恐慌,只要是控制在一定的量,食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即时性伤害。”

记者随即在市面上购买了两个牛肉味的方便面,结果发现,在两种方便面的配料表中,都发现了“牛肉精粉”的成分。记者再对比了一瓶某品牌“牛肉膏”的成分,与方便面酱料包的成分,发现所使用的材料十分相似。

厂家:“牛肉精粉”是天然萃取

就此,记者采访了“康师傅方便面”的制造商——广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其新闻发言人陈功儒表示,顶益所生产的牛肉味配料包中的牛肉粒绝对没有添加市面上所谓的“牛肉膏”,而是由大块牛肉经过熬煮、切块而成,因此没有添加“牛肉膏”的必要。

记者追问为何方便面的包装上标明有“牛肉精粉”的物质,是否与市面上买到的“牛肉膏”作用是相同的? 陈功儒称,公司研发生产的配料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且公司所生产的“牛肉精”是从牛肉中天然萃取,和市面上鱼龙混杂的“牛肉膏”有很大差别。而且根据国家标准,“牛肉膏”可以属于复合调味料,也可属于食品添加剂,且国际公认为天然香精。只要是在规范内使用,并没有安全隐患。

编辑:简侠宇

——商家重利添加剂,安顾食客生死离?

6#
发表于 2011-4-22 09:42:22 | 只看该作者

这头说完毒牛奶、瘦肉精、牛肉膏,那头又出现“毒豆芽”了。

这世道,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吃的......

不能一直强调道德,要杜绝这些问题,ZF还是要立法和监管才行。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0:00:1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 文/记者胡利通讯员陈云飞、郭晓燕(署名除外)

  关于牛肉膏问题的质疑余音未落,食品安全领域又爆惊人事件。广东佛山南海检察院检察官昨天向媒体披露,为了把猪肉变成牛肉贩卖,个体经营者谭某东将硼砂、豆粉等混合成“染色剂”,大肆浸泡16吨猪肉批发给了别人,涉及销售金额约23.4万元。涉嫌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谭某东已被批捕。

  本报讯(记者林霞虹通讯员韦磊)“佛山办理的在猪肉中掺入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进行销售牟利案,涉案假牛肉数量达1.6万多公斤。”广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欧名宇前天在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会议时透露了这个消息。

  专项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

  前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和“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两个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广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欧名宇代表该院在会上作了发言。

  欧名宇介绍,自去年10月“两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广东检察机关依法从快批捕、起诉了一批涉嫌犯罪人员。截至本月15日,全省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99544人,起诉272568人。这些批捕、起诉的案件中大案所占比例较大,如广州办理的谢某等10人假冒“LV”、“爱马仕”等皮具驰名商标案,案值达1.6亿元。深圳办理的徐某假冒名牌化妆品案,涉及宝洁、欧莱雅、香奈尔、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品牌30多个、100多个规格。佛山办理的谭某东等人在猪肉中掺入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进行销售牟利案,涉案假牛肉数量达1.6万多公斤。

  督导广东省近年最大假烟案

  广东省检察院派出专职检委带领督导组,两次赴潮州市对“海啸2号”打击生产假烟专案工作进行督导。此案是广东省近年来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查获制假窝点和生产设备及原材料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生产假烟案。

  案情回放

  550斤猪肉浸泡增重变700斤“牛肉”

  昨天,南海检察院检察官向媒体披露,个体经营者谭某东将硼砂、豆粉等混合成“染色剂”,大肆浸泡猪肉批发给别人。

  赚的是猪肉增重后价钱

  今年41岁的谭某东是当地人,仅有初中文化。去年726日,谭某东从南海大沥镇买进550斤猪肉,运进自己所开的肉胶加工场予以“加工”。这些猪肉被一一切片后,丢进一种由猪血、硼砂、豆粉、糖、盐、水等物混合而成的“染色剂”里浸泡,使它们的颜色渐次变成牛肉色,总重量增加为700斤。接着,谭某东将上述“牛肉”运到自己位于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档口假冒牛肉批发销售。办案人员查扣“牛肉”当日,发现有97斤“牛肉”成功销出。经质监部门检测,其中硼砂的含量高达3800mg/kg

  谭某东向办案人员交代说,从去年1月开始,他用猪肉变“牛肉”的方法制作、销售假牛肉约16吨,销售金额约23.4万元。

  检察官说,谭某东以6/斤的价格买进猪肉,又以6/斤的价格批发“牛肉”,赚的是猪肉增重后的价钱。估计购货者买进“牛肉”后,以真牛肉10多元一斤的时价转卖。

  嫌犯潜逃大半年被抓获

  南海检察院检察官说,去年726日,谭某东经营的“牛肉”被疑造假,执法部门遂去查扣他的“牛肉”,谭某东本人也承认造假。当执法部门确认“牛肉”添加了非法物质后,谭某东却潜逃了。经持续追逃,谭某东于今年314日被抓获,317日被批捕。据悉。谭某东可能面临着5年以上、10年以下的重刑之诉。

  头天制作“牛肉”次日卖

  记者了解到,谭某东为制作假牛肉谋取暴利,专门请了几名工人做帮手。每天要“加工”的冻猪肉少则200多公斤,多则500公斤。每20公斤猪肉片需要兑20公斤“染色剂”。

  见“牛肉”制好了,工人会将“牛肉”包装好放进冰箱速冻。次日清晨4时多,工人便起床把“牛肉”从冰箱拿出来,抬上一辆小面包车。约5时许,谭某东会驾驶装满“牛肉”的面包车外出送货。然而,这种“牛肉”放进清水浸泡约一小时后,清水会染成淡红色。过了3小时,清水会被染成血红色,“牛肉”片会变回猪肉片。

  硼砂:  儿童摄入5克可致死

  南海检察院检察官查询多种资料后说,硼砂具有增加食物韧性、脆度及改善食物保水性和保存度的功能,因此添加硼砂的食品蓬松而有弹性,不法人员常常添加到腐竹、肉丸、凉粉、面条、饺子甚至粽子、元宵中。但硼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连续摄入后会在体内蓄积,妨碍消化酵素作用,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危害,引起急性中毒等。婴儿、儿童和成人摄入量分别达到2~3克、5克、15克即可致死。我国明令禁止食品中添加硼砂,2009年,卫生部还将在肉类和肉制品中违法添加硼砂的行为,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550斤猪肉经过“染色剂”浸泡后竟变成了牛肉,而且还能增加重量700斤!如此“高科技”始作俑者真是造孽呀!

[upload=jpg]forum/2011-04/1303437945681240.jpg[/upload]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303437956[/lastedittime]编辑过]
8#
发表于 2011-4-22 12:55:14 | 只看该作者
丧心病狂!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9:07:24 | 只看该作者

中山玉米淀粉加墨汁变红薯粉条 45吨入市场

用玉米淀粉制作所谓的“纯红薯粉条”,为让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昨日上午,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证照齐全。

  该厂房极为隐蔽,附近亦有一片树林做掩护。执法人员来到这家作坊时,机器正轰鸣作响,作坊内一片狼藉。一位工人正将调兑好的黑色液体大勺地加入淀粉搅拌机内。盛装黑色液体的水桶边蚊蝇乱飞。

  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60、果绿等添加剂,黑色液体也正是由这些添加剂兑成。

  执法人员当场查获1万多斤已包装好的“纯红薯粉条”成品,还有大量半成品在晾晒或浸泡。执法人员说,前两天接到市民投诉电话,称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45吨假粉条流入市场

  厂房外的空地上搭有上百根竹杠,竹杠上晒满了粉条。十几个水池内则泡满了半成品,呈乌绿色,池内液体则发出阵阵恶臭。

  原料仓库内存放的食用玉米淀粉原料堆积如山,仓库墙角有十多袋半精炼石蜡,包装袋上印有“仅用于工业用途”字样。在另一侧仓库内,则堆放着与人齐高的假粉条成品,包装袋上印有“纯红番薯、绿色食品、湘南特产”等字样。

  据该公司法人罗某交代,该作坊从今年2月开始生产,两个月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位于中山沙朗金叶广场的批发市场。

  目前,该作坊已被就地封存。执法人员表示,对已流入市场的假粉条将尽快查明并没收。

  造假作坊三证齐全

  这家作坊并非三无厂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一应俱全。该作坊名为“中山市详明食品有限公司”,于2010年年底在工商局注册。老板罗某此前半年一直在东莞经营同样作坊,因“东莞这个行业生意太火爆,竞争很残酷”,而转到中山。他称,东莞类似的假粉条厂家有二三十家,也都是用墨汁染粉条。罗某说,“按照我的方法制作1吨‘红薯粉’成本是3000元出头,而用真正的红薯粉成本则高达5000多元。”

  中山市质监局提醒,市民在购买番薯粉条时,凭借肉眼就能判定真假,“合格的番薯粉条颜色会略有褐色,如果粉条颜色纯度很高、过于艳丽则需谨慎。”

  触目惊心

  “红薯粉条”这样造:墨汁+柠檬黄+石蜡+果绿或增白粉

  执法人员介绍,假红薯粉条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调制添加剂、搅拌、粉条成型、浸泡以及晾晒5个环节,造假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环节。按照老板罗某给出的“秘方”———半升自来水中需倒入1瓶盖墨汁,加1勺柠檬黄。如果制作墨绿色红番薯粉条,还要加1勺果绿;若是制作白色薯粉条,则要加增白粉。

  搅拌均匀后,将其倒入正在搅拌的玉米淀粉中即可。为让粉条更加筋道、有光泽,还要在搅拌机中加入少量石蜡。

  采写:南都记者 邵聪 肖伟 摄影:记者 吴进

——要说XX市长受贿数千万数十亿不判死刑倒可理解,但食品生产加工中胆大妄为的害人精罪必当诛!不杀则不足以遏制......

[upload=jpg]forum/2011-04/1303520550182655.jpg[/upload]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09:12:39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没有网络信息公开的话,会还有多少坑人的勾当在不断漫延,会还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在遭受侵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11-27 18:48 , Processed in 0.1714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