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的城市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8 23: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城市化过程是中国经济结构方式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城市化过程中进行新土地改革,才能使农民成为城市中的中产阶层,成为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否则,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将成为规模巨大的城市贫民制造运动。 

  由于全球经济环境巨变、出口下降,政府把内需扩张的动力寄托于城市化。12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适时放宽户籍限制,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未来四十年,中国有望将3亿多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我们不应该忘记,由于收入极低,中国农民从来不是有效消费群体,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如果不伴随迁入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所谓城市化拉动消费就徒有其表。  

 

  目前,有三大问题造就农民工存在痛苦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一是农民工工资收入相对较低。根据今年5月央行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受访者月工资收入集中在1000~1500元之间,这部分人占到50%,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21%1500元以上的占29%。农民工工资不仅基数低,而且增长较为缓慢,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年的350/月提高到2008年的770/月,15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也不足5%,受访者月均消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占40.3%500元以上的占59.7%。农民工收入低、增长慢、消费少。调查表明,东莞农民工年龄结构上以青壮年为主,19~30岁的占68.1%,其余在30岁以上,也就是说,这些民工在青壮年时期无法通过工作,完成最起码的资金积累。 

  二是农民工的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义务教育学龄子女的受访者中,其子女在家乡或其他地方读书的占56.9%,在东莞读书的占43.1%,在东莞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中,公办学校就读的占27.3%,民办学校就读的占72.7%。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在家乡读书,由老人看护,既不可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农民工惟一的财产性收入来源是土地,但是中国缺乏一场新土改运动,使农民可以分享土收的增值收入,成为城市中的中产阶层。相反,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像是对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剥夺过程。 

土地业已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土地银行,可以通过土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可以到资本市场兑现;土地更是政府的土地银行,财政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拉高地价,增加财政收入。这样的土地市场不改的话,想改变房地产市场,是缘木求鱼。表面上,通过土地承包农民拥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但是,在公益的名义下,政府随时可以用低廉到可笑的价格(比农作物价格略高)从农民手中获取土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无法转换成长期收入。 

  目前一些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建造农民新村换取农民的宅基地,通过使农民获得某些公司的股票换取农地使用权,将农民身份置换为工人。但不管怎么样的城市化过程,相同的一点是通过资产换取了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享受土地今后上涨的增值收益,只是成为政府扶持的企业中的工人,对于农民而言,保障未必增加,风险却在大增。 

  要负担中国城市化的成本,财政的来源依然是土地。此前中国大城市曾经依靠出售土地完成向漂亮都市的转变,现在要依靠土地完成城市化的进程。 

  高房价不会让地方政府更加清醒,原因很简单,很难找到一条像房地产这么便捷的财富增长之路。2009年中国的CPI大部分时间同比增长为负数,但房地产价格创出了历史新高,这不仅显示资金正在集中流向房地产市场,也显示中国最主要的隐患:没有找到更好的除了房地产之外的拓展内需的。 

  2009年年末,一系列抑制房地产投资的政策出炉:1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取消营业税优惠政策,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12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与此同时,市场传言,房贷的7折优惠利率将被取消。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房地产股受挫,成为市场领跌板块。但是,房地产价格并不会因此而直线下跌,因为房地产与中国经济的捆绑程度更深,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房地产收入是国有企业的主要资产,通过土地高价变现,通过土地质押,地方政府与央企获得了转型资金。事实上,中国的国企一半以上的利润要靠投资、房地产变现等非主营收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失去了房地产与股票两大市场,那么中国经济与政府财政也将处于崩溃的边缘。 

  中国面临关键选择,到底要什么样的城市化之路?是减慢城市化进程,让农民分享土地收益,还是通过房地产开发大力推进城镇化,让农民成为城市的廉价劳工?笔者建议选择后者,向拥有土地的农民发放土地券,明明白白地写上土地所在具体区域与地块,而后根据日后该地土地市场价格,允许农民凭此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收益,获得自己的财产性收入。 

  解铃还需系铃人,通过土地开发建设城镇,让农民分享到城镇化之后的土地溢价,中国经济才能保持平稳,消费才能长期增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者:叶檀
来源:FT中文网
来源日期:2009-12-18
本站发布时间:2009-12-1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09-12-19 11:22:36 | 只看该作者
能有声音关注农民工,总是好的事情。
3#
发表于 2009-12-19 15:47:29 | 只看该作者

嗯!分析的还挺透彻,顶一下

[em2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6-29 17:02 , Processed in 0.1461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