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根据相关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虽说针对的对象是“利益相关方”,但从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度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理应面对广泛而非小众的阅读群体。如果当真90%的人都没有看到报告,则意味着报告传播能力极差,没有发挥应有的告知与沟通功能,实际上是这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失败。 阅读率低,一般首先与报告的可读性差相对应。编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虽然有一定的编制规范可资参考,但目前为止并没有专门的法规强制要求企业编制,属于企业自愿行为。也因此,企业编制与发布时,自主性强,也造成了比较自我与随性的弊端。有的企业不过当社会责任报告是份自我粉饰与美化的宣传品,赶个时髦走走过场,除了被恭维的企业及其内部领导们,不会有多少人认真去看。而有的企业,则从编制起就没打算面对更广泛的读者,自认是编给极少数专家看的专业报告,简单的事情也要套用专业到冷僻的术语去描述,人为地制造了阅读障碍。编制过程中的敷衍、草率或者偏见与傲慢,先天降低了报告的质量,阅读率低自在预料之中,不客气地说,这种企业作风与态度,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倒不如宁缺毋滥。 企业是天生具有自利性的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之所以要主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根本还是因为这样做,最终会对企业有利。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其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仅对公司股东负责,伴随的劳动福利、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问题决定了企业必须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对社会责任的回应,以及缓解社会压力、化解企业风险的工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运而生。通过这个报告,公众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作出的付出有更多了解,然后才能对企业行为有更深的理解,企业也才能够因此树立企业正面形象,减少社会摩擦,并从中受益。最现实的例子是,一些国企、央企由于其垄断地位常常被社会公众憎恶,但了解到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相应有更多担当之后,公众观感有所改善,自然也不会再那么强烈反对他们加一点薪资。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果能及时发布,那么近年来一些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邻避事件”,想必也会因为增进沟通而不会对抗得那样激烈。但这基本前提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必须有足够高的阅读率,利益相关方都能读到、读懂,才可能充分信息交流,避免利益冲突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是面子工程,比的不仅是数量,更要比质量,有质量才能增进社会信任,帮助企业进步。 来源:( 三湘都市报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