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比《阿凡達》拍得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9 15:2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孔子》和《阿凡達》兩部電影哪部拍得更好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孔子》比《阿凡達》拍得好。

    這樣的判斷也許一些影迷不會認同,因為就視聽特效和票房而論,《孔子》難望《阿凡達》項背是公認的事實。在電影特效方面,《阿凡達》採用了全球最先進的視聽特效製作技術,在眾多院線實現了3D放映;在票房方面,《阿凡達》全球票房已經突破20億美元,而《孔子》上映兩周,票房僅有6500萬人民幣,與《阿凡達》比起來簡直就像個叫花子。

    可是,評價一部電影,不能只看特效和票房。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不只是向大眾提供視聽享受,其思想性、藝術性,演員的演技、劇本的編排等方面同樣重要。特效只是電影藝術眾多元素中的一項,不能代表一部電影的全部價值。至於票房,它是評價一部影片商業價值的重要標準,但與電影的藝術價值關係不大。包括奧斯卡獎在內的全球重要電影獎項,沒有一個將電影票房作為最重要的評獎標準,也沒有給票房單設出一個獎項。去年的國產大片《建國大業》創造了國產片的票房紀錄,但我想沒有幾個人會認為這部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顛峰之作。同樣,在評價《孔子》與《阿凡達》孰更優勝時,票房也不應該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

    除了特效,《孔子》幾乎在所有其他方面都超過了《阿凡達》。從劇本編排難度看,《孔子》塑造的是受到兩千多年頂禮膜拜的歷史人物,而《阿凡達》描繪的是一個誰也沒見過的未來英雄。還原歷史人物既不能脫離歷史的真實,也不能只對歷史人物進行簡單白描,更何況要塑造的人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至聖先師,其劇本的編排,臺詞構造的難度顯然很大。平心而論,《孔子》的劇情和對白總體還是讓人滿意的,基本上成功地還原了孔子的形象。反觀《阿凡達》,雖然描寫的是遙遠的未來,可劇情依然沒有跳出好萊塢英雄救美的俗套,許多情節粗製濫造,對於遙遠的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也長著四肢和尾巴我深表懷疑,而影片中描繪的未來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卻不得而知,只有鬼才知道。

    至於說到演技,《孔子》堪稱一場經典話劇,而《阿凡達》更像一場化粧舞會。在《孔子》中,所有的臺詞,每一個演員——哪怕是只有一兩句臺詞的小配角,都給人以精緻之感;而《阿凡達》在大多數時候,只讓觀眾看到逼真的電腦特效和誇張的化粧,看不到演員的精采表演。因此,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阿凡達》都不如《孔子》。可和我持同樣觀點的人少之又少,令我很著急,這也是我寫這篇影評的根本原因。

    兩部電影上映後,《阿凡達》可說是好評如潮,《孔子》面對的卻是冷嘲熱諷。像韓寒這些文化名人對《孔子》的批評,尖酸刻薄到讓人莫名其妙的程度。韓寒稱“《孔子》無論從拍攝意義、藝術追求、電影探索、警世感人、娛樂消遣以及歷史記錄等任何一個角度,都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

    對一部從劇本到表演、從思想性到藝術性都下了功夫的電影,給予如此極端的評論,只能說明一些文化名人熟諳以極端言論吸引眼球的套路。同時,此類評論也體現出一些國人對華夏文化近乎變態的輕視。其實,這種輕視在骨子裏就是崇洋媚外,以貶損他人的形式錶現出來,目的是抬高自己,掩蓋內心的自卑怯懦。

    中國人拍《孔子》有什麼不好,弘揚傳統文化的有益部分有什麼不對?為什麼要用如此尖損的言論評價自己的祖先,評價自己的同胞呢?難道罵了祖宗,罵了同胞,就顯出了自己的高貴,自己的洋味?

    作為中國人不了解孔子,不了解儒家文化是說不過去的。兩千多年來,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幹,儒家思想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民族性的重要成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如果完全否定孔子,完全否定儒家文化,就等於間接地否定了中華民族文化,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這種態度不可取。

    中華文明能夠延續數千年不斷,並不斷融合各民族,吸收各民族的先進文化,儒家思想功不可沒。仁義禮智信、中庸、和諧這些思想不僅在過去兩千多年持續發揮作用,也是今天中國人能夠影響世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寶貴精神財富。可是現在,如何弘揚傳統文化確實面臨著不小的難題。社會的功利化,社會道德的整體滑坡,已經不是靠簡單弘揚傳統文化所能解決的了,必須從制度、思想、道德、權威等諸多領域尋求改進,方能應對今日中國面臨的各種挑戰。可因此否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存在價值,則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回到電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的發行方都重視票房,這沒有錯。可是,如果以票房作為衡量一部電影優劣的唯一標準就完全錯了。如果按照票房標準,《孔子》和《阿凡達》根本不具可比性。為了追求票房,如果中國最優秀的導演都去拍《三槍》,拍好萊塢式的大場面,對中國電影的長遠生存和發展顯無益處。拋棄對藝術的追求,單純追求票房,中國電影將走入另一個死衚同。

    《孔子》上映已經兩周,票房不佳似已成定局,這與社會浮躁、觀眾只喜歡追求刺激有關。但導演、演員和製片方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堅持,不能因為票房受挫就不再拍有思想的史詩片、文藝片。觀眾和影評人也應多一分清醒,對《孔子》這樣的影片多一分寬容,多一分愛護,陪著自己的家人看看《孔子》,既是一次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也體現了對自己民族歷史的尊重和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竇含章)

 

《孔子》比《阿凡達》拍得好

Feb 9 2010 15;27    noela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11-23 15:46 , Processed in 0.1502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