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晨报特派记者 姜鹏 广东潮州报道 2011年6月6日晚6时,潮州市解放军第188医院病房。19岁的熊汉江躺在病床上,双手双脚被白色的纱布包裹得严严实实,虚弱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旁,表姐夫肖元(化名)的手机响个不停。肖元跑到卫生间接完电话,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几名四川老乡打来电话通知说:“人又凑在一起了。”肖元回拨电话过去,电话那端没有人接听,只有茫茫一片嘈杂声,“不会打起来了吧?” 一语成谶。 麻烦早在6月1日便已经埋下,熊汉江在讨薪过程中被老板找人残忍地将其“手筋、脚筋砍断”,激起亲属和老乡的愤怒。6日晚,冲突升级,一度形成外来务工者与本地人双方之间的对抗。 十多年来,经济发达的潮汕地区是外来者务工的乐土,常年的持续涌入使得本地人与外来者两种力量此消彼长,而外来务工者已不再满足于讨生活,而希望与当地人一样过公平与尊严的生活。 [繁荣的起端] 卫生陶瓷第一镇崛起 四川务工者大批涌入 古巷镇毗邻潮州市区,在镇中心屹立着一块“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的雕塑,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陶瓷广告。在古巷镇的土地下,蕴藏着瓷土。凭借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当地发展陶瓷业,很快便成为全国知名的陶瓷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初,古巷镇卫生陶瓷生产企业遍地开花,很快便拥有上百家工厂,各地的劳动力蜂拥而至,其中尤以吃苦耐劳的四川籍务工人员为主。四川籍务工人员大多通过亲属和老乡关系源源不断地来到古巷镇。 肖元结婚后,夫妻俩计划着出去打工挣钱,由于亲戚、乡亲多在古巷镇内陶瓷厂工作,所以“几乎没有考虑过其它地方”,顺理成章地来到了古巷镇。 来到古巷镇,肖元和亲戚在村子里租了间房子,租金一个月150元,平常和老乡在一起吃饭聚餐。不过,潮州人保持着独特的一些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甚至连方言都自成体系,肖元对当地的印象是“经济发达,但有些排外。” 在古巷镇,除了星罗棋布的陶瓷厂,满街的重庆火锅店也是一大特色,这都是为喜吃麻辣味的四川人所设。 放眼潮汕地区甚至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古巷镇只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这里遍布全国知名专业镇,往往出现一镇多以一省外来务工者为主。譬如“中国第一食品名镇”庵埠镇多以福建务工人员为主,而“珠宝名镇”浮洋镇多以湖南人为主。 一份近期的统计报告称,古巷镇人口约7万,从事卫生陶瓷行业的从业者超过4万人,其中75%为四川籍。不过,随着外来务工者聚集,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随之产生。 [繁荣下的暗流] 扣押保证金成潜规则 同乡会收钱解决纠纷 对于外来务工者而言,最大的公平莫过于按时拿到薪水,但按照当地惯例,老板一般会扣20天到1个月的工资作为员工的保证金,由此引发的讨薪事件屡屡发生。肖元说,由于保证金的存在,大多员工不愿意跳槽,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保证金“打了水漂”。 古巷镇一位陶瓷企业负责人向晨报记者坦言,向员工收取保证金的情况在潮汕地区确实普遍存在,甚至已经成为潜规则。这位负责人介绍,由于陶瓷生产是流水线作业,如果员工突然辞职走人,往往意味着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甚至整条生产线因此停工,“收取保证金,对外来员工是一种约束。” 对于工资低廉的外来务工者来说,动辄上千元的保证金往往引发劳资纠纷,而在这些外来务工者看来,政府及相关机构往往偏向当地人。肖元介绍说,发生劳资纠纷后,一些务工人员会向当地劳动机构投诉,但结果往往是没有下文,最终不了了之。 当诉诸政府部门的疏通渠道无法奏效,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寻找民间解决途径,求助于同乡会。据知情者介绍,同乡会名为老乡聚会的纽带,实际上带有涉黑性质,每个月向老乡收50元的会费,一旦出现劳资纠纷,可由同乡会介入解决。 不仅如此,随着外地人的不断涌入,一些同乡会开始垄断部分行业。知情人介绍,潮州市内粮食、食用油的生产、流通、交易环节全部由四川人把控,“如果你要经营粮食和食用油,前提是有四川人入股。” 对于上述传言,肖元表示“根本不知情”,然而部分受访的四川籍务工者向晨报记者予以证实,想要解决一些纠纷,同乡会往往“效果更好”。 当地一个明证便是通行在潮汕公路上的出租车,这一行业多被河南籍务工者把持,其鲜明的标志便是在车尾系一根红绳,凡是这种车辆则可以跨地区经营,交通警察也无法管理。 在潮州采访期间,数位本地居民对外来务工者同乡会颇有微词。一位受访司机介绍说,汽车站门前一条马路便被四川人把持,如果车辆要停靠,必须要交5元钱。“这就是所谓的保护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