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核心提示:12月3日,京城第一场雪后,责任之道——2011企业社会公益典范国际论坛暨国内首个公益案例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数百名来自跨国企业、研究机构、媒体的嘉宾相聚一堂,就着当天开始的“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中国社工协会会长徐瑞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局局长、中国社工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会长田润之,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副司长徐建中,多位基金会高层以及公益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国内首届公益案例展开幕喝彩。 本次活动由《公益时报》社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益案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而作为国内首创的“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展”,目前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一楼大厅进行,将于12月10日落幕。 首个公益案例中心成立 12月3日上午9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中国社工协会会长徐瑞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兼《公益时报》社长刘京、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共同宣布中国社会发展与公益案例研究中心成立,也掀起活动首个高潮。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对该中心的成立予以高度评价:“中国社会发展与公益案例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促进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公益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北师大公益案例中心一定会秉承北师大深厚的人文传统,荟萃海内外优秀的学者,打造一个推动中国公益研究和教学的权威案例库和一个公益经验集散地与新思想的创新中心。” 他说,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形势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由此引发了社会领域改革,也在不断的进步。公益事业成为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案例研究和教育势必将成为影响公益进程的重要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在谈及该中心成立的意义时说:“当前,正值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与公益案例中心的成立,是现代公益慈善发展的需要,也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公益慈善发展的模式提供了可能,为社会各界系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公益理念,提供了平台和蓝本。” 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指出,之所以将公益项目案例化,旨在推动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鼓励创新和广泛合作,促进公益事业的透明化和专业化进程。他说:“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公益案例研究中心,这让我们更有时间、有经历、有能力从公益项目这一微观维度解读中国公益慈善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供了更有效、更实用的公益信息和公益模式。” 据介绍,中国社会发展与公益案例研究中心由公益时报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联合发起,此前半年即已展开论证、筹备工作。中心成立后,将依托北师大的人文传统,以专业化的方式,努力开发最适宜中国公益事业的教学案例,为中外学者、公益机构搭建广泛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领导、专家认为,成立公益案例中心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学术机构、公益组织、媒体提供了一个长效、广泛、深入的交流平台,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践行及公益事业发展。 据悉,中心开展的具体事务包括公益案例开发与研究、案例辅导与课程开发、公益学术论坛、公益咨询服务以及案例开发人才培养等。案例中心还将深入发掘公益案例的精髓,开发出适用于中国公益事业案例教学和项目设计的高品质案例。 外企公益五大特点获赞 本次活动中,最大环节由企业负责人的公益项目分享和专家点评构成,而分享项目均来自此前一天开展的“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展”——这也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外资公司公益案例的集中展示。 论坛上,多家外企负责人登台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优秀案例,并由业内专家对案例进行了细致点评。此外,奔驰、安利、威盛、日产、易安信、施耐德、华硕、波音、通用汽车等跨国企业获颁“2011跨国公司CSR最佳案例”荣誉。 据介绍,活动组委会耗时5个月,共收集了173件符合参展要求的公益案例,经专家组的历时1个月的严格筛选,最终遴选出近100件优秀案例参加展出。组委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初步分析,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开展的社会公益项目大致呈现五个特点。 首先,项目的计划性强。组委会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公司发展战略中,超过50%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部门或公益部门。他们在开展公益项目之前都会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公益项目,或者着眼全球,把在其他国家实施的有特点公益项目引入中国,并根据中国的实际需求设计项目。在一个外资公司里,通常决定是否开展一个公益项目的周期很长,短则一年,长的甚至三年、五年,在漫长的决策过程中,每个参与项目实施的部门都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反馈意见,一旦项目通过审批,项目执行非常迅速、有力,每个参与部门对项目的理解也非常一致。 其次,项目实施过程中操作规范。不少外资公司公益项目负责人透露,他们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合作伙伴和善款使用。而组委会在调查中发现,有85%的公益项目,企业选择了与信誉较高的公益组织或社会机构合作,并要求合作机构定期通报善款使用信息。 第三,是关注领域集中。在收集的案例样本中,我们发现,有超过45的企业选择在教育领域开展公益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的受益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关注环保领域的公益项目超过了25%。在选择领域上,虽然绝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与公司经营相关的领域,但是教育与环保仍然是大部分企业重点关注的两大主题。 第四,是社会参与度高。外资公司开展的公益项目和以捐赠为主的国内企业相比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社会参与度高。外资公司一般不追求捐款额度,而更多地要求员工、客户或特点人群参与其中,与受助对象互动。 最后,外资企业在推行项目时,都很注重传播。不少外资企业公益项目负责人认为,这种“高调”绝非作秀,而是让公益项目尽可能获得更广泛的参与和更广泛的认同。外资公司在公益传播方面非常讲究策略,他们更注重项目本身的宣传,强调社会意义、受益人群和救助效果。 上述观点获得了论坛当天多位外企负责人与专家高度认可。此外,企业公益项目负责人与专家还就各自的项目选择、开展中寻求合作伙伴、搭建执行模式等细节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讨论。 公益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