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时工现象”与“塔西佗陷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7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为近年来曝光度颇高的词汇之一,“临时工”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学涵义。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临时工”之说逐渐退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舞台,并被“劳务派遣人员”取而代之。但换汤不换药,收效甚微,甚至有卷土重来之势。在一定情况下,派遣人员无异于“临时工”,一旦出事,用人单位便以各种“莫须有”的原因辞掉,因而被一些人戏称为“长期临时工”。

  较之“正式工”,“临时工”因其临时性,可谓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无后顾之忧,对用人单位来说甚是方便。正因如此,“临时工”被某些地方政府敏锐的政治嗅觉所捕获,成为其逃避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的“替罪羊羔”。譬如,暴力执法、强制拆迁、贪赃枉法、特大火灾、上班打牌、女警打人等等,不一而足,均可声称乃“临时工”所为。如此反复的“临时性刺激”,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临时工现象”。

  虽有前车之鉴,但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便迅速抛出“临时工危害论”,企图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并大肆声称“决不姑息,一查到底”,同“肇事临时工”彻底划清界限,以彰显其“公平、公开、公正”的执法态度和行政理念。时至今日,“临时工”依旧成为其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

  其实“临时工现象”古已有之。满清时期,县衙衙役的编制有限,而庞杂的公务活动使其不得不临聘外人,一来可减轻正规军的工作量,二来一旦出事,往往可把责任推在“临聘人员”身上,何乐而不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中可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泛政治化的产物,现如今“临时工现象”充斥于各行各业,被对弈者玩弄于股掌之间,活脱脱地成为权力游戏下的一枚棋子。

  “临时工现象”的频频出现,正潜移默化地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的一种“权力”共识。这不仅与社会公平正义相违背,其背后还可能藏着肆无忌惮的权力腐败和暗箱操作。“临时工现象”的存在,不但助长其侥幸心理,使真正的责任人免于责任追究和法律制裁,更助长了此等歪风邪气的生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思想格格不入,同倡导“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的公民思想相距甚远。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到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类似于民间谚语“狼来了”的故事。倘若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动辄以“临时工”为由来愚弄公众,用自认为很“高明”的手段来戏弄公众,就会使本就稀缺的公信力资源被慢慢吞噬掉,陷入难以自拔的“塔西佗陷阱”中。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需要卸下一贯的“官本位”权力思想,从制度设计和权力优化上入手,将“权力关在笼子里”,打破公权力垄断,倾听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声音。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韦其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12-27 08:21 , Processed in 0.1586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