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2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圳缺工时代 企业呼吁政府分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3 20: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深圳已率先进入缺工时代!无论现象是“大企业不缺,中小企业很缺”,还是“以前不缺,近两年很缺”,企业现在都不得不为另一个问题所纠结:加薪还是不加薪?部分企业认为,缺工时代,成本上涨,这些困境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希望政府能够履行职责,为企业分忧。

    工业区门口的招工摊位,应聘人员漫不经心,招聘人员也不急不忙。    南都记者 陈以怀 实习生 刘烨 摄

深圳已率先进入缺工时代!无论现象是“大企业不缺,中小企业很缺”,还是“以前不缺,近两年很缺”,企业现在都不得不为另一个问题所纠结:加薪还是不加薪?部分企业认为,缺工时代,成本上涨,这些困境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希望政府能够履行职责,为企业分忧。

“转型不是想转就能转”

“我们不敢直接加工资,只能悄悄给厨房发伙食补贴”,昨日,鸿名电业制品厂负责人陈勇雄表示。他所在的工厂是龙岗规模较大的一家打印机制品厂,目前有2000多名员工,既有研发人员,也有一线的技工和普工。陈勇雄说,公司目前招工虽然困难不大,但物价上涨,工人有压力,企业又不敢给工人直接加工资,就悄悄地在伙食费用上增加预算,保证厨房的供给。

为何不直接加工资?陈勇雄坦言,这样会给企业的成本带来较大压力,而且即便是加,能加的也是几百元而已。这几百元在物价上涨时代,根本没什么感觉,但企业成本会增加。“再这样涨下去,真的要关门了!”

来深圳十多年的台湾人陈勇雄谈到工厂的未来时,颇感忧虑,因为工厂各项成本都在上涨,企业利润越来越微薄。而政府、媒体所倡导的转型,其实对企业来说并非易事。“要有资金、要有市场,不是想转就能转的”,陈勇雄说,在这个环境下,企业的选择就是自己想办法,尽可能地维持生存。生存不下去,只能选择倒闭。

他还认为,缺工、成本上涨,不是一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只由企业来承担。他希望政府要及时地履行责任,为企业分忧,“招不到工人,因为工人在这里生活成本高、教育、子女上学等问题都没享受到这个城市的福利。这些问题,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吗?”

“最头疼留不住人”

面对缺工现状,陈勇雄说,最切实可能的办法就是节衣缩食,尽可能地节约,“水、电都讲究用度的”,陈勇雄说,企业现在为工人提供食宿,所以能做的文章就是杜绝浪费。

物质上不可能有太多的提升空间,更多的企业在对员工的精神鼓励上动起了“脑筋”。在深圳市泰日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勇林看来,除了金融危机过后的2009年出现好招工的情况外,前后几年企业的用工情况并不理想。“其实招人并不难,目前我们工厂门口平均每天能招100人,关键是留人难和用人难。”谷勇林说,目前人才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多了,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很多人都在观望,期待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他们花大量时间跳槽找工作,总的劳动时间就损失了。

谷勇林表示,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连华为、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也会存在缺工现象。“无论企业好坏都或多或少缺人,但企业依旧可以正常运转。”谷勇林说,基本工资上调以后,员工进来很快,但走得也快。而录用员工的不稳定性,也会给企业效益带来损失。“招人难不过是一种表象,企业要逐步改善用工环境,改善对员工的沟通方式,增强对员工的关爱。”谷勇林认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20:01:53 | 只看该作者

广开门路解决招工难

还有企业则真的花大力气进行了转型。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祖华介绍说,去年他们公司启动了“梦工厂”计划,大范围地提高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尽量采用自动化生产,以解决用工的不足。“机械行业的劳动强度较大,按照目前的情况,不可能让工人干一辈子。”郑祖华说,提高智能化程度化,接到的订单会很容易完成,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下降,企业才更容易留人。

郑祖华表示,他们公司提出了15个字的留人口号: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郑祖华介绍,他们的工人都有保底工资,而绩效工资则与级别等挂钩。除了给员工购买社保外,公司还会给员工按比例交纳住房公积金。

也有企业自寻门路,干脆自己当“师傅”,自行培养人。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会长、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耀华先生介绍说,针对整个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协会将在今年3月底即将召开的行业年会上设置一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境内外的上百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数百家机械企业一起探讨搭建产学研交流互动,机械科研成果展示与技术交流的平台,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制造技术研发,科研成果应用和用人机制建设的长效机制。

此外,协会将以“1对1”助学形式鼓励企业资助就读机械专业的贫困学生,搭建企业与全国各地职业技术高校合作的平台,建立机械专业人才供给制。“企业提前招收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高校则根据企业需要开设定制培养课程。”张耀华说,这样的合作模式将使学生毕业后可更快上岗投入生产工作,也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

深圳领威科技有限公司C EO曹阳表示,目前出现“用工荒”是正常的,五年十年以后,用工环境更会发生巨变。“中国的人口福利正在慢慢消失,我们要想办法拓宽用人渠道。”曹阳表示,目前企业的员工稳定性很差,而选择跳槽的大多是工作时间不太长的员工,特别是入职3个月到6个月的员工最不稳定。

“短短几个月时间,员工没法很好地理解企业,有的甚至会很不适应,这时候就很容易选择跳槽。”曹阳建议说,可以以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的名义办一所“后技工学校”,让企业员工在此进行三个月至六个月不等的短期培训。一来让他们这批新人迅速地提升工作技能,二来也便于他们互相交流以适应环境,对员工心的安定非常有利。“用整个行业的合力来培养行业的后备人才,员工稳定性会提高很多。”

■政府应对

王荣:要更多吸引高端人才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深圳市委市政府对缺工现状已进行过调查,并开始寻找应对之策。2010年,深圳市有关部门曾就用工荒问题展开过专题调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曾在今年2月28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深圳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必然会让一些人离开深圳,选择到成本较低的城市发展。

“成本高并不可怕,世界一流城市都是高成本城市”,王荣说,深圳今后要用一流的法治环境、一流的政府服务、一流的城市环境来吸引人,要更多地吸引高端人才,将深圳打造成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天堂。

■专家支招

转型升级不能消灭其他行业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缺工现象”在过去很多年都存在,它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并非一下子进入“缺工时代”。在郭万达院长看来,国外“季节性缺工”现象比较普遍,而在国内有三种缺工现象值得关注,一种是“候鸟式缺工”,即春节前后都回家过年很缺工;一种是“结构性缺工”,即缺乏某个领域的熟练工人;还有一种是“工资性缺工”,即工资提高就不缺工,工资给少了就很缺工。

郭万达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在逐年减少,但并没有出现过剩劳动力不再过剩的局面。“我们的城市化率才47.6%.只有在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时才会出现劳动力缺乏。”郭万达说,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尚未进入一个完全的缺工时代。但随着生活成本的急剧增加,加上深圳推进城中村改造,带来低成本的住房减少,导致不少农民工选择过早地退出劳动力市场。

“深圳的产业升级肯定要继续,但是不可能短期内消灭掉其他行业。”郭万达说,深圳虽然号称高科技城市,但城市不可能是单一产业,也要有人端盘子,要有人擦皮鞋。即使是在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地方,也会有生产衣服的小地方,这说明蓝领工人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存在的必要。“深圳这座城市不可能完全高科技化,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还得占据一定的比例。”郭万达说。

“民工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缺工现象不仅仅在深圳出现,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就连华东、西南、中部等地都缺工。”昨日下午,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工业发展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袁易明表示,外来务工者最看重的是拿到手的收入,其次是能否学到新的东西和开拓自己的眼界,而收入是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袁易明主任表示,目前深圳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在培育过程中,大量的企业依旧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袁易明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一定的过程,有些企业产业升级不太顺利,无法提供给工人较高的福利。而内地劳动力密集企业大规模调整,发展势头迅猛,需要大量的蓝领工人和灰领工人。未来几年内,各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势必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民工争夺战”。

在袁易明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告别了少部分地区高速发展的时代,进入到区域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以往“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再存在。“深圳的高端产业如互联网等发展迅速,但传统密集型产业生产空间缩小,必然会倒逼产业升级,迫使企业尝试以机器代替人的模式破解困局。”袁易明说,用工荒对企业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挑战,但从长远来看未必是件坏事。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 刘凡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徐佳丽 刘凡

3#
发表于 2011-3-4 18:25:58 | 只看该作者

招不到工人,因为工人在这里生活成本高、教育、子女上学等问题都没享受到这个城市的福利。这些问题,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吗?”

 ——问得好。工人的工资其实的确有在涨,却涨不赢支出的速度。这光是企业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招人难不过是一种表象,企业要逐步改善用工环境,改善对员工的沟通方式,增强对员工的关爱。”

 ——透过表相看本质。招到了人不算本事,留得住人才是真功夫。

 

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喊出这种口号的,中集天达这家公司不是第一家。能有更多的企业在喊,便是思想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梦工厂”的计划很吸引人,但能做到有条件做到转型升级的会有几家?在进一步的市场洗牌中,大企业可能会更大,小企业则可能变“了”。只是苦了如在漩涡中打转一般的就业者。

  

“1对1”助学形式、“后技工学校”——类似的做法前几年便听到有一些大企业在做,应当还是有收效的。

 

4#
发表于 2011-3-5 11:59:39 | 只看该作者

安可的回复更给力!

支持!

支原作者,支持安可可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9-28 13:20 , Processed in 0.1551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