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措施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6 17:2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这是已被世界所公认、被世界经济发展所证明、被理论界所肯定的事实。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在这三驾马车上施力和侧重是不同的,这三驾马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主要是净出口为中国
<!--广告内容开始--><!--广告内容结束-->
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从2002年突破50%以后,逐年提升,一直在60%以上,2008年由于后几个月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达到约58.5%,但是外贸依存度过大带来的负作用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急剧下滑而暴露无疑,面对持续的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严峻局面,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推动措施,主要靠哪驾马车来 “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我们当前更加关注的课题。有人主张主要靠消费,有人主张靠投资。根据我的分析,应该在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最理想的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短期内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坚持不懈地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增加国内需求,来最终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一、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坚定信心,使危机成为这一特殊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驾马车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使人又一次更加地清醒地感受到蝴蝶效应。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紧接着第三大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大摩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因财务困境,美联储不得不拿850亿美元资金救助,华盛顿银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的储蓄银行,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随之不长时间就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重创了以美、欧、日为轴心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不仅造成了巨额直接经济损失,还对其长远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全球金融机构到2009年3月20日累计亏损12552亿美元,其中美国和欧洲大概各占67.5% 和29.8%。已经裁员28万人。”(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0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据权威机构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是-1.6%的负增长,日本将是-2.5%左右的负增长,欧元区也是-2.5%的负增长。据张伯里教授测算,本世纪第一个10年,美国和欧盟、日本将年均增长2.5 %左右和不足2%,而前一个10年他们分别是3.5%和2.2%左右。

    这场危机并没有结束,美国的危机还在加剧。东欧的金融危机也即将爆发,到2008年底,东欧国家外债超过1.54万亿美元,超过了该地区2008年GDP,2009年东欧银行面临着4000亿美元还款或再融资的压力,相当于该地区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失控的东欧经济将把欧洲经济拖入更严重的衰退之路。本来美国2007年占世界GDP仅25.5%,比2001年下降了22.3%,在世界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据有关专家统计,因此,美欧5年内走不出这场经济危机,美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出现明显的转折。

    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这次危机的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的形势还比较有利:一是我们仍然处在十六大指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形势没有变,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三是我们有着相当富裕的投资潜力,2008年底国内城乡居民储蓄总量超过20万亿。四是我们有充足安全且质量良好的银行资本。五是我国政府有较强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能力,2008年财政收入6.13万亿,今年发行9500亿国债,赤字占GDP不到1.3%,还有1.95万亿的外汇储备。因此,中央出台4万亿十个方面的投资计划,从今年1-2月份的各方面的统计情况看,尽管问题依然很多,但这些措施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在稳定好我们本国的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我们要抓住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欧美等国既要应对本国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又要为争夺货币霸权明争暗斗,这为我国提供了战略上的赶超机会。二是为我国整合全球的优质资源提供了难得机遇。金融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市值大大缩水,货币贬值也较严重,这为我国凭借强大的外汇储备在全球整合这些优质资源提供了空前的好机会。三是全球经济衰退,使投资者的目光都盯在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上,奥巴马也提出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 目前的危机,也迫使我国从政府到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下决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建设“两型社会”,这既是世界发展的趋向,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多年来想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四是中国不可能一步跨进世界经济的“一极”,需要首先确定在亚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二、尽快改变出口拉动型的经济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进出口特别是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2007年就达到67%”(《理论动态》第1807期23页),出口对GDP的贡献已接近40%。据WTO、IMF测算,全球经济外贸平均依存度2003年不到45%,发达国家38.4%,发展中国家51%,而我国2002年突破50%后,2004年就达到68.4%,之后一直超过60%,2008年上半年66.2%,而下半年即使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出口严重受阻的情况下,还达到58.5%。这种格局已经给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隐患,这次危机给我国形成的生产过剩危机从而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就是隐患的典型、集中地表现。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弊端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贸易量增大,摩擦加剧是很自然的事情,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带来很多棘手问题。二是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贸易量增加,消耗资源就增大,我们不但花很多的钱从国外进口大量资源、能源,再挣得一点很少的加工钱卖出去,还过多地依赖国外的资源和关键的技术设备。如目前我国大约50%的石油靠进口,到2020年将有60%的石油靠进口,许多关键设备、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些方面稍有波动,我们将难以应付。三是影响国内产业的培育。长期的出口导向,使我们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盯住国外市场,造成了针对国内市场的产业培育不够。四是我们在出口外汇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多的税收、优质的土地、干净的环境等资源,留下了污染、吃祖孙饭等诸多问题。五是外汇储备过大,已达1.95万亿美元,造成较大的财政风险甚至财产流失。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出口的产业价格弹性大,而进口的资源、技术价格弹性小,市场稍有波动,我们常常吃亏很大。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导致大量外汇涌入,中央银行不得不发行大量人民币收购这些外汇,造成通胀压力,同时,迫使我们只能用外汇购买美国债券,抛开美元贬值造成的损失不说,美国国债平均收益率不过2%,但美资企业在中国投资收益率均在22%以上,也就是说,美国人拿中国外汇储备的钱到中国来又赚走了20%的利润。

    日本1987年经济泡沫的破灭和东南亚1997年金融危机都已证明了出口导向经济是不可能长远发展的。当然并不是说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后发展一无是处,而是说现在是到了借危机的机会努力转型的时候了,要借这次危机,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使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下来。最理想的状态是外贸依存度降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下,这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三、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以尽快启动我国经济的复苏

    从长远看,一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消费、靠内需,但我国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明确提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2003年十六大又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措施,国内消费占GDP的比例仍然逐年降低,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也正在逐年降低。这虽然有我们政策的原因,但也说明消费拉动不是一日之功。要解决目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尽早复苏经济,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当然并不是说出口和消费不重要)。投资对经济增长不但有投资需求效应,还有供给效应,萨缪尔森称之为发号施令的因素,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最想要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8年11月5号,国务院决定实施以扩大投资为核心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大约投资4万亿元(其中2万亿元为新增投资),中央出资约1.18万亿,其它来自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中央政府出资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新国债,今年发债9500亿(其中2000亿代地方政府发),仅占预计GDP的不到3%,目前,我国的全部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18%,而欧盟的标准是不超过60%,而且,2007年我国实现了财政有余,因此,我们有能力也有把握再增发国债。据专家估计,按1999至2002年我国平均赤字水平,今后几年我国都可以新增国债5000亿。因此,温总理在今年人代会答记者问中也充满信心地说:我们有充足的“弹药”,这样就可以消化巨大的过剩产能,在世界性的衰退中尽快复苏,保持较快的增长。

    四、坚持不懈地扩大内需,尽快实现由出口、投资拉动型经济向以消费导向型为主的经济转变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最主要的最长久的。但是我国消费占GDP贡献率只有50%―60%,国外一般达到70%―80%,美英等国高达85%以上。2004年我国消费率53.6%,比2003年下降1.9个百分点,比1978年下降8.5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低的,2007年略有好转,但消费的增速也低于投资的增速2.2个百分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民生的问题没解决好,我们的老百姓社会保障水平低,收入水平低。

    有专家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他们都在30%以上。但是,我们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却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充分说明我国税赋自我相比越来越高,而财政用于民生的钱却并不多。百姓手里的钱少,社会保障水平低,就普遍不敢消费。再加上目前我国70%的城市富人拥有66.4%的金融资金,20%穷人拥有1.3%的金融资金。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零销总额占GDP11.7%,县以上3亿人占25.5%,人均相差10倍。富人基本没啥可消费的,穷人却消费不起。

    可见,要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既要减轻税赋,同时,财政要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民生上,还要调整分配结构,制定鼓励政策,逐步壮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

    综上所述,要尽快使我国经济摆脱下滑的局面,就要短期内加大投资力度,长期坚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步减小对出口的依赖度,实现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变。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林 涛/内蒙古乌海市政府副市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6-29 22:05 , Processed in 0.1521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