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知识理论或技能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前不久,日本那边就有高智商天才被多家企业婉拒的新闻播报,拒绝理由是他没有在学校深入学习过,企业认为他不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即使智商再高也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即使空有天才的虚名,并不具备基本的技能和品质,也不能称作是健全的人才。 连高智商天才都可以被拒绝, 那么企业应该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经验才是岗位胜任力的表现吗? 近日,我国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意见中有这么一段话:“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其中提到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工匠精神”这几个关键词,也是体现了国家引导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 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发展方向也是顺应了社会未来的发展。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那么生活就是在不断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的经历。如果只是把知识融入进脑海里却不知道怎么用也是无用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个人的能力与知识不匹配。 就算某些人有海量的知识, 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运用,那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所以只看高学历是没有用的,如果是实践性人才还需具备相匹配的动手能力。当能力和知识相匹配时,才是真正做到“人岗匹配” 的人才,也是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 除了知识和能力,还有个人追求也很重要。 就是俗称的“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手到”就是前面提到的知识和能力的方面,而“心到”就是指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个人要培养这种品质,可以先从培养对行业的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入门老师,由兴趣带领下也会激发个人对这个专业钻研的热情,保持一个高昂的工作创新精神,逐渐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当达到这种程度时,就是已经养成了“工匠精神”。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不仅仅是企业需要这种人才来创造价值,打造品牌文化;对于现在人浮于事的社会来说,具有更需要“工匠精神”的人才进行沉淀。 总的来说,员工要做到“工学合一”,拥有“工匠精神”,除了要储备相对应的知识量外,还要有对应的能力和敬业精神、创新精神。 或许内在的天赋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是那么突出,但是如果一直保持比其他人更多的兴趣,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热爱,说不定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知名企业家李开复曾某知名媒体公开说过:“成功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面对没有兴趣的事情,也许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事情,也许能够得到200%的效果。若要最大化你的生产力和影响力,找你真的爱做的事情。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你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正面态度。然后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故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不能仅用学历、知识水平来衡量一个人的发展,更多的还是个人内在的兴趣、天赋。 对于个人来说,想在现代社会有所发展,就要认清自己的方向,知道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内在能力;而兴趣、天赋这种内在潜质则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开发。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要求员工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更要知道员工的内在潜力,但这不是企业管理者用肉眼就能察觉的,企业管理者可利用人才测评测出员工的内在天赋、兴趣。有天赋和兴趣的员工往往会更容易创造不一样的价值。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企业能根据员工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制定合适他们的培养方案,所有人都可以发展成企业乃至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