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3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暴雨肆虐,百姓患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7 08:5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新网6月16日电 自本月13日以来,华南、江南南部再次出现强降水过程,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暴雨已造成福建、广西、四川、广东、江西5省区143.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2人,失踪36人,倒塌房屋600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0.4亿元。(附图为6月14日福建南平西芹镇肆虐山洪袭击民房)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称,汛情灾情主要特点有:一是降雨强度大,福建中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东北部和东部沿海等地累计降雨80~150毫米,最大点雨量广东龙门510毫米、广西藤县陈塘359毫米、福建龙岩白沙342毫米;二是降雨过程历时长,华南地区连续出现了14次强降雨过程;三是中小河流洪水量级大、水位高,福建闽江干支流、晋江、九龙江、汀江,广西西江支流桂江、蒙江、贺江,江西赣江上游,湖南湘江上游等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其中福建九龙江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闽江支流岭尾溪及九龙江支流新桥河发生超过历史纪录的大洪水;四是山洪灾害频发多发,人员伤亡主要因山洪、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所致。

另据统计,截至6月16日,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2114千公顷,受灾人口3089万人,因灾死亡197人,失踪62人,转移人口146万人,倒塌房屋1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60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偏多15%,因灾死亡人口偏少16%,受灾人口偏多2%,倒塌房屋偏多5%,直接经济损失偏多90%。

——暴雨肆虐,防汛维艰。天灾连绵,百姓患难。

[upload=jpg]forum/2010-06/127673627627620.jpg[/upload]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8-7 08:22:1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网 中国财政部、民政部近日向吉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5省(自治区)下拨1.95亿元中央救灾资金,用于支持上述洪涝和台风灾区受灾民众紧急转移安置、倒塌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帮助解决受灾民众基本生活困难。

据新华社报道,来自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的统计,截至8月6日,今年洪涝灾害造成全国2亿人(次)受灾,1454人死亡,669人失踪,1214.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47.1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209万公顷绝收,136.4万间房屋倒塌,358.1万间房屋损坏,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751.6亿元

——今年我国遭受洪灾的范围之广、破坏之深、损失之大,远远超乎人们的预料。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0:18:29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西安7月25日电]25日晚来自陕西省政府的消息,截至25日12时,7月14日以来的两次大范围、长历时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已导致陕西全省111人死亡,167人失踪。

7月14日至7月19日,陕西南部持续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安康、汉中、商洛3市普遍受灾。7月22日至24日,陕西再次出现大范围、长历时降雨过程,全省灾情进一步扩大。

截至25日12时,陕西省共有安康、汉中、商洛、渭南、咸阳、宝鸡、铜川、西安、延安9个市58个县(区)42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70.3万人。全省因灾死亡111人(安康63人、商洛18人、汉中17人、渭南13人);因灾失踪167人(安康119人、商洛32人、渭南7人、汉中6人、宝鸡3人);因灾伤病2851人(安康2824人、商洛22人、渭南4人、汉中1人)。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眼下又成为抗击暴雨洪峰肆虐的战场......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08:43:36 | 只看该作者

华商报(记者 郝蕾 实习记者 宫志芳) 陕西省防总总指挥长、副省长姚引良昨日称,此次陕南洪灾灾情是近年来我省最严重的一次,因灾死亡和失踪人数比“5·12”地震时还多。(“5·12”汶川地震,我省共有122人不幸遇难)

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介绍,截至22日12时,陕南三市共177万人受灾,2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最新统计显示,因灾死亡人数升至73人,失踪121人,全省直接损失31亿元。

目前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已下拨救灾应急款1400万元,支持受灾3市的抗灾救灾工作。民政部和财政部也给我省安排救灾款7400万元,用于灾民应急救助、死亡人员家属抚慰和灾后恢复重建。

——2010年的这番大雨,又将成为亿万中国人民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7:11:55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南方暴雨还未平息,东北辽宁、吉林等省又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灾情严重。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安全度汛。

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涡北上的共同影响,辽宁省从19日至21日自西向东先后遭遇特大暴雨的袭击。截至21日7时,全省平均降水量为87毫米,为1994年以来最多值。临近辽河的铁岭、开原、西丰、昌图、台安、新民、盘锦等县市均刷新1951年以来当地日降水历史最多纪录。依据《辽宁省气象灾害评估方法》,辽宁省气象局对此次暴雨等级进行评估:全省为一级暴雨,属最严重级别。

  记者从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据初步统计,沈阳、锦州、铁岭、盘锦4个市共有10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88万人,紧急转移人口7433人,农作物受灾77.55万亩。

截止到20日15时,沈阳所属的新民、法库部分地区24小时降水量超过了100毫米,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超过50毫米达暴雨量级。由于突降暴雨使自来水公司的泵房被淹,辽宁省新民市从20日17时开始停水,13万人受到影响。截至21日17时,停水时间已达24小时。

——瞧这老天造孽,不只是南方,不只是长江、黄河,连东北大地也未能幸免了!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3:38:18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西安7月20日电(记者 张轩 陈刚)记者20日从陕西省政府了解到,陕西南部的暴雨洪涝灾害已导致37人死亡,97人失踪。

截至7月20日7时,水灾已导致陕西汉中、安康、商洛3市22个县(区)15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7.9万人,因灾死亡37人,失踪97人。

据统计,陕西全省倒塌和严重损毁房屋8720户27160间,一般损坏房屋27200户802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千公顷,绝收面积5.4千公顷。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85亿多元。

陕西省政府已于19日15时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各项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

——今年的暴雨洪灾蹂躏的范围明显比1998年还要广。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7 10:14:50 | 只看该作者

据新华社7月16日电 自7月8日以来,地处三峡坝区的宜昌市连降暴雨,该市夷陵区乐天溪镇瓦窑坪村二组的芦笋基地出现了一处直径在15米至18米之间,深10米左右呈漏斗形的地陷。

16日,乐天溪镇政府经初步调查称,该“沙坑”是地下数十米排水箱涵塌陷所致,并非地壳活动造成。近期的连续大暴雨,使箱涵上部的复垦农田土质松软从而引起地陷。该处地下箱涵已经不堪重负,亟待整修。

该地位于山谷,原来山上雨水经地面汇集成小溪流入长江。1994年后,因江峡大道修建及坝区红线内相关建设,雨水转为从地下箱涵排泄。排水箱涵宽2.8米-3米,高约4.5米,总长度3000多米,从山脚通到长江边排水口。

据介绍,因这段箱涵水流流经坝区红线内三峡工程大酒店、培训中心、急救中心等建筑物及数十栋民房的地下,一旦发生大范围垮塌,遭遇暴雨后山洪将不能及时排入长江,严重威胁建筑物及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目前,乐天溪镇已对该处地陷周边做了警示处理,并安排专人定时观测异常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如果是没有三峡大坝蓄洪泄洪,此番暴雨洪灾的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11:59:46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都江堰水渠,还是赣州宋代福寿沟,其设计技术与施工质量都是大大的好!
37#
发表于 2010-7-14 08:57:37 | 只看该作者
今人真的还得向古人学习。
36#
发表于 2010-7-14 08:56:34 | 只看该作者
江西赣州遇洪不涝之谜: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
7月9日,市政工作人员检查福寿沟

江西赣州遇洪不涝之谜: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
光绪年间福寿沟图

  当洪峰到达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时,遭遇的是这样一幕情景: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看起来,他们丝毫没有把“洪涝”当做“灾害”。

  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包括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也是古人留下的”。

  不会被淹没的城市

  古人留下的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与志书上记载基本一致。

  经过3小时通风换气,再穿上有点儿像孕妇装的连体雨衣,顺着2米多高的竹梯往下,终于见到了900多年前的下水道——福寿沟。借着安全帽的灯光,前方是一条不见尽头的砖砌通道。空气很难闻,就像那种多年未经疏浚的死水塘搅拌着垃圾的混合气息。

  (足+尚)着齐膝的地下水和淤泥,人只能猫着腰往前走。好在没碰见目击者所述的“吐着信子的水蛇和成群结队的老鼠”,当然也未能如一位市政工人师傅那般幸运,她曾经在砖缝中发现了古人藏匿的金首饰。偶尔有几块刻着同心圆或井字形的青砖,经专家鉴定,都是唐代的花纹砖。

  地面上对应的这片区域是一条叫姚衙前的古巷,这里大体保留着宋代的格局,散落着历朝历代的房子。在被问及“老城为啥不淹水”时,老人们都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军师刘伯温欲破赣州城,久攻不下。最后刘伯温派人用铁钉将“龟”的四只脚钉住,才得以水淹赣州,破城而入。

  在赣州市博物馆文博专家万幼楠眼中,这些民间传说都不大靠谱。“不发生洪涝完全得益于一套现在看来都相当先进而科学的城市排水系统。”他说。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万幼楠分析说,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在万幼楠看来,水窗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刘彝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有专家曾以度龙桥处水窗为例计算,该水窗断面尺寸宽1.15米、高1.65米,而度龙桥宽4米、高2.5米,于是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同时,该水窗沟道的坡度为 4.25%(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4.25米),这是正常下水道采用坡度的4倍。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消失的水塘

  不过,古人的前瞻性往往赶不上后人的破坏性。

  相对而言,深埋地下的福寿沟是保存完好的,现存约1公里的“寿沟”从姚衙前一直延伸到涌金门。雨水伴着污水从城楼下的排水口喷薄而出,同时带着福寿沟里特有的气味。站在船上才会发现,在排水口有一扇铁质的圆形水窗,这是替换了旧时的木质水窗。

  问题是,如果江水水位超过排水口,水窗紧闭,江水是进不了城,可城内的积水又从何处排出呢?

  据万幼楠介绍,按照刘彝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刘彝曾差人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

  “就像长江流域有鄱阳湖、太湖、巢湖,这些湖也都起了类似的作用。”万幼楠说,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然而,让古人想不到的是后人竟会填塘建房。

  “这几十年,我们天天呼吁保护水塘,可建国初哪里管这些东西啊?”赣州市一位文保专家说,“现在人更直接,都钻进钱眼里了,城里有地方还不开发卖房子?”

  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冯长春是最早意识到赣州水塘重要意义的人之一。1984年,在详细考察了赣州的水塘之后,他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试论水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利用途径——以赣州市为例》。当时,赣州城的水塘面积约0.6平方公里,占整个城市用地的4.3%。

  冯长春从赣州园艺场得到的资料显示,1958年该单位拥有400多亩水塘,到1981年初仅剩130余亩。市区其他几个公社所管理的水塘有很多被填平。

  一旦破坏了原有的排水系统,在城市排水上出现困境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冯长春了解到,靠近厚德路附近的水塘填掉后,盖起一幢五层住宅楼,致使周围地区排水无出路,附近的土坯房屋被水浸泡后倒塌。填掉赣江餐厅后面的水塘后,下大雨时,餐厅厨房内积水一尺多深,根本无法正常营业。

  在当年的那篇论文里,冯长春建议,今后应该坚决停止向水塘“进军”。同时,他建议将水塘与护城河连成水系。在冯长春看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远大于填塘建房。

  26年过去了,在听说“水塘只剩下两口,护城河早已被填平”之后,冯长春仍然觉得非常惋惜。当年北大师生历经数月为赣州作了一份规划,希望新城在外围发展,最终未被采纳。“城市没有水就失去了灵动和活力。”冯长春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塘被填平后,连接着它们的福寿沟也已经死了。

  现在,后来者只能通过荷包塘、蕻菜塘、清水塘这些残留的地名,去遥想当年那座被水环抱的江城了。

  如果“唱凯堤”有赣州城墙一半坚固也不至于决堤

  直到2007年之前,在赣州市城区的一些地方,也会出现积水淹没到汽车顶的景象。赣州市城管局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办公室主任王荣洪并不否认这一点。

  有同事问他,“是不是福寿沟不管用了”?对福寿沟如数家珍的王荣洪不同意,因为古老的福寿沟毕竟只能辐射到“宋城”那2.7平方公里。而被淹的地方大多是后建的新区。比如一条814大道,就是因为最初设计标准过低,改了几次,都没能改善内涝的问题。直到赣州市政府发布《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委托某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科研工作者,参照天气、人口密度、环境等诸多因素,才最终确定了排水管线等技术参数。王荣洪认为,如今赣州基本解决内涝问题得益于此。

  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在赣州,古城门里装上了密封性更好的防洪铁门,新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塘,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不过,一位市政工作人员也感叹,“幸好八境台公园的那口蓄水塘还在。”今年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才能直接从水塘里往江里抽水。“否则,根本来不及排水。”

  无论如何,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说,赣州的排水系统总算是合格的。

  6月26日那天,洪峰到达赣州,一位网名叫“好的很0303”的赣州市民,拿着相机在城墙上拍下了开头的一幕。他的镜头里既有 3600多米长的宋代城墙,也有古城楼里放下的新式防水闸门。有人在后面跟帖问道:“这究竟是古代城市管理者的余荫,还是今人借助高科技的伟力?”

  “好的很0303”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常看报道说,某城市被洪水侵袭,被水泡了,我想管理者在城市建设中也应该学习古人。” 他质问道,“如果‘唱凯堤’有赣州城墙一半坚固也不至于决堤啊!”

  “那些地方官员为什么不能利用现在的科技条件建一些流芳千古的利民工程?”“好的很0303”写道。

  的确,赣州人不会忘记那位数百年前的城市管理者。他的铜像如今坐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左边的石碑上刻着光绪年间勘测绘制的“福寿二沟图”。

  据史书记载,公元1087年,刘彝因为“善治水”,被召还京师任“都水丞”,这一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长。他还曾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据此评价,刘彝属于那种“不是光练嘴或纸上谈兵的实干派官员”。

以上来源于:江西赣州遇洪不涝之谜: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7-14/050720672525.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11-24 07:28 , Processed in 0.17453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