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京华时报:安全生产新政如何终结事故频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5 14:3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些制度在设计、力度、范围各方面都有一定建树,涵盖安全生产诸领域。若制度的“围栏”真能发挥效用,则终结安全事故高发期亦非虚话。然而,再科学、再前瞻、再有力的制度,一旦陷入被解构、软执行、墙上挂的窘境,终结安全事故高发期也终将成空。因此,狠抓制度落实和推进制度创新同样重要,甚至更严峻、更紧迫、更现实。

“一般来说,GDP人均1000至3000美元这个区间,往往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了事故上升、高发,然后逐步稳定、下降这样一个周期。”这是学界对世界安全生产事故研究得出的规律性认识,经常被官员和其他权威人士引用,以说明我国安全生产的客观处境。

在一国发展进程中,安全事故常常不以人们的良愿为转移,确有其内在规律起作用。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缺少前瞻智慧,则“安全事故高发期”同样不会遵从其内在规律,即使人均GDP再高,也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吞噬其发展成果,致其于“发展陷阱”而不能自拔。

近些年,我国人均GDP不断上升,去年更逾3700美元。今年初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表明,去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都有所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经营仍然十分严重”,“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在今年7月17日到18日,河南、陕西、湖南、甘肃、辽宁五省就接连发生5起矿难。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从一个侧面表明,虽然我国已过安全事故高发期的GDP区间,但仍不能就此认为我国已经逃过其内在规律的惩罚。反而更为迫切而严峻地表明,必须展现出空前的抓安全生产的科学精神和前瞻智慧,加速缩短乃至终结安全事故高发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或能更深地看出国务院就企业安全生产打出重拳的用意。

诚如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所言,国办近日发布的这个“通知”有十项制度创新。比如,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事故查处“逐级挂牌督办、公告”、企业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高危企业安全生产“严把安全准入关”、工伤事故死亡职工“提高赔偿标准”、企业事故责任人将“终身禁入”。应当说,这些制度在设计、力度、范围各方面都有一定建树,涵盖安全生产诸领域,对防范事故既增高“长板”又补齐“短板”。若制度的“围栏”真能发挥效用,则终结安全事故高发期亦非虚话。

然而,面对最近一些地方的事故频发,人们在追问“领导下井”为何打折扣、“安全投入”为何不到位、“违规生产”为何不制止。安全生产制度的“软执行”又一次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再科学、再前瞻、再有力的制度,一旦陷入被解构、软执行、墙上挂的窘境,终结安全事故高发期也终将成空。因此,狠抓制度落实和推进制度创新同样重要,甚至更严峻、更紧迫、更现实。

可以说,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对财富的追逐超过了对生命的尊重。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真正把“人的生命至高无上”变成潜意识,心存并实践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呵护,我们或许才有执行安全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显然,这样的意识和情怀,一次次安全事故的血的教训未必能够有效唤醒,需要我们在更广领域、更大空间去寻找解决办法。

京华时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2#
发表于 2010-7-26 10:46:5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官方,事故后处理整治的规模和力度总是要比事故防范改善的规模和力度大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5-4-6 06:04 , Processed in 0.1360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