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曹操用人成功经验谈现代企业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6 20:5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牛津管理评论-讯】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夺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夺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有句俗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操一共下了三次求贤令,甚至提出对那些“贵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各州郡长官,勿有所遗。曹操的用人尺度是很宽的,所以他招纳的人才也特别多。被他称为“张良”的荀彧以及才华出众的郭嘉都先后从袁绍那里来投奔他,跟杨奉作战时,他得了徐晃;攻打徐州,他从被俘人员中挑选了张辽;在关渡之战中,把张郃弄到手,这些人都为曹操出谋献策,立了大功,这些人都成了他的骨干力量。曹操三次出榜招贤,因贤求贤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的思想。

  二、礼贤下士

  礼贤下士是对待贤才的基本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人都渴望被别人理解、尊重,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在这方面要求就更为强烈。例如:公元210年,袁绍七十万大军与曹操七万人马对峙官渡,两个月后,曹操军力渐乏,粮食不足,陷入进退不能的困境。正在忧愁时,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深夜来访,曹操喜出望外,连衣服、鞋子都没穿好,跌足出迎,远远望见许攸,就抚掌大笑,然后携手共入,并先拜于地,许攸本来是在袁绍处受了委屈才连夜投奔曹操的,心中还考虑曹操是否能“收录”自己,今见曹操以大礼相待,深受感动,遂向曹操献上火烧袁军粮食的计策,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三、惜才如命

  曹操善于用真情招揽贤才为已所用,曹操两哭典韦。三哭郭嘉就是很好的例子。

  曹操一哭典韦是在典韦死时,当时曹操引兵讨伐张绣,误中张绣奸计,身陷重围,典韦梦中惊醒后,“奋力向前”死战不退;血流满地而死,曹操得以脱险。曹操整顿军队,击退张绣后,立即祭奠典韦,并亲自哭而祭之。第二年,曹操再次引军至宛城攻击张绣,曹操忽然大哭,众人不知何故,曹操哭罢解释道:“去年于此吾折了大将典韦,不由大哭耳!”曹操第二次哭祭典韦时,在全军都引起震动,从士卒到将领,均为曹操的真情所动。

  曹操三哭郭嘉更令人感动。一哭郭嘉身染重病,当时曹操采纳郭嘉建议,率大军远征辽西沙漠。一路上风沙弥漫,人马行进十分困难,郭嘉因水土不服而“卧病”床上,曹操十分心疼,前来看望,流泪道:“因我欲举沙漠,使公元涉艰辛,以致染病,吾心何安”,几句关心和爱护的话语使郭嘉深受感动。二、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哭,并对文武百官说:“诸君年齿,吾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胸崩裂矣”,众人听了,无不为郭嘉之死感慨,更为曹操惜才而感动,都愿为曹操尽忠效力。三哭郭嘉深谋远虑,郭死前曾给曹操留下一封信,曹操依言而行,斩杀二袁,获得大胜,曹操叹服郭的料事如神,又想起郭为自己出谋划策十余年,屡建奇功,不禁触动了怀念之情,于是又领众人到郭嘉灵前哭祭。

  四、容人之量宽人大度

  曹操在用人上,不计较个人恩怨,官渡之战后,清理战场时缴获一批信,皆是曹操中有人暗通袁绍之信,这些人心里终日惴惴不安,而有谋士建议“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对这批书信,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种明智的做法使那些与袁绍暗中交往的人感激涕零,愿意为其尽忠效命。同时也使曹操在众人面前树立了能容人之短的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笼络了人心。再说一下曹操曾经“失态相迎”的许攸,许攸虽然才智过人,也有明显的弱点,他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在立下战功后,更是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带兵入冀州的时候,他纵马来到曹操身旁,当众人的面问曹操:“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门?”,许攸可能没意识到,这句话有两点让人无法忍受,一是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的乳名,没有一点上下尊卑之序。给曹操难堪,其二是他打败袁绍,占领冀州的功劳归为已有,让其他文臣武将做何感想?而曹操听了这话仅是付诸一笑,没多说什么,正是因为曹操有这样的风度,所以他团结的人越来越多.

  五、讲究民主集思广益

  曹操在用人上是讲究民主,让部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看有没有跟自己的观点相符的,他从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来束缚部下的思想。每次战争前,他都召集大家,集思广益,曹操每当对军国大事做出决策时,都要征求部下的意见,这是他的事业所以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他进步政治家的积极进取精神。这在权力至上的当时,以一个管有重兵,把持朝政,集兵权政权于一身的诸侯来说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袁术、袁绍这些人当初拥兵之重不小于曹操却败于曹操,这方面就是曹操取胜的关键原因。

  六、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曹操同孙权一样,也善于协调部属之间的关系,用其所长,张辽大战肖遥津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当时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下皖城,指向合肥的时候,守卫合肥的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的七千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内部不能通力合作,必败无疑。而这三个人“皆素不眭”。张辽有勇有谋,能统率大局。乐进稳健,李典贵儒雅,李、乐很早跟着曹操对后投降的张辽不服气,在关键时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木匣,上书“贼来乃发”,并在文书内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安排,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征,乐将军守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之命令,表示与来敌“决一死战”。李乐被感动,表示愿听指挥,后来大败吴军,差一点捉住孙权,从这一点安排上反映出曹操高超用人艺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11-23 10:42 , Processed in 0.1436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