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培育市场信心可能需要数十年,可毁坏这种信心可能就是一次丑闻。面对迭出的丑闻,面对“香港奶粉限带令”,面对洋品牌奶粉,内地奶业必须将行业自律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正视从养殖到销售的各方面问题,提高备受质疑的内地奶粉质量标准,把耻辱化为动力,把消费者的愤怒和不信任当做动力;否则,害人害己,自断生路。 市场不会自动孕育行业自律,也不会自然滋生企业家的道德血液,政府部门的监管模式必须改革,地方保护必须革除。从“牛棚”到“餐桌”、从养殖加工到市场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设有“重兵防守”,农业、工商、卫生、海关、质检、药监等七八个部门负有监管职责,为何管不好一盒奶?相互推诿、扯皮是一个,更关键的是一些部门对问题奶企的地方保护,甚至藏匿着权力寻租、利益交换等腐败行为。正如新华社所追问的那样:“乳制品行业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并改进了吗?质监部门履行其义务了吗?吃别人家奶长大,中国孩子的悲哀!” 因此,奶粉的安全管理必须改革多头管理的混乱格局,明确监管责任,完善和落实问责机制,把食品安全真正纳入政绩考核,让不尽责的官员付出沉重代价,而不是今天免职明天换个地方继续当官;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对不法企业建立黑名单,一票否决,永久性驱逐出食品行业。指望不负责任的奶企带动地方经济、提升政绩,就像埋下了一颗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周伯华局长的“飙泪”换不来民众的信心。既然消费者信心不足已成为共识,也明确了从畜牧工作者、奶企到监管部门的责任,在信心比金子还宝贵的时代,内地奶粉欲重获市场信任显然任重道远,必须动真格,拿出卧薪尝胆、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 □南方都市报:陈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