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xiaow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和实践范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0:17 | 只看该作者

9 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

9.1 原则

企业应通过持续创新和日常管理,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9.2 资源节约

9.2.1 节约和替代

应在供应链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积极开发和使用可再生的替代资源和清洁能源。

9.2.2 循环和综合利用

应在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前端积极考虑原料和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利用效率,通过反向物流、再制造、重复使用、综合利用等运营模式提高资源生产率。

9.2.3指标和考核

应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来监测、控制和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及能耗,将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纳入对经营活动的内部考核体系。

9.3 生态保护

9.3.1 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例如,响应温室气体减排的倡议,抵制未经可持续发展认证的木材等。

9.3.2 预防、恢复和补偿

谨慎考虑其经营活动及产品可能存在的对生物多样性及敏感生态系统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不利影响,对造成破坏的应予以恢复和补偿。

9.3.3 保护生态和缓解贫困

经营活动涉及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和生态时,应考虑具有保护生态和缓解贫困导向的综合商业模式。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0:36 | 只看该作者

10 环境绩效

10.1 基本要求

企业必须通过正式的环境管理制度和体系,按照有关环境法律和标准的要求,在“环境、健康和安全”的框架下管理其环境绩效。

10.2 环境管理体系

10.2.1 体系建立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授权相应部门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该体系的工作,将相关指标纳入负责部门或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应以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为目标。

10.2.2 全面环境质量管理

企业应系统分析和连续或定期监测其生产、经营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尽可能保证产品及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10.2.3 环境信息披露

应通过公开环境报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主动对企业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适当披露,并承诺对其生产经营进行调整,必要时停止相关活动。重要的环境隐患应向监管机构和当地居民等其他相关方面通报,并积极寻求支持和合作予以解决。

10.2.4 环境损害治理和补偿

采取切实措施对负面环境影响进行治理,并对受损害相关方进行补偿。

10.2.5 预警及应急措施

建立和维护可靠的例行程序,以识别、监测和评估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及延伸污染,针对各种环境事故制订并演练应急预案。

10.3 清洁生产

应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10.4 环境管理创新

积极借鉴和移植先进企业的环境管理创新成果,例如污染预防、毒害物削减、全成本审计、环境设计、产品监护等。

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环境技术及管理创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0:52 | 只看该作者

11 文化多样性

11.1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

充分尊重各民族特色及文化,尊重每一种文化存在、传承和发展的平等权利。

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考虑并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

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和民间组织或个人合作,保护文化遗产。

11.2 培育企业内部文化

企业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员工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多样性,营造不同文化特性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和睦关系,发展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又适应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1:14 | 只看该作者

12 公共关系

12.1 公共关系准则

企业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主动奉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标准,营造公平、规范的企业沟通环境,杜绝不正当的利益交换行为。

企业在处理与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团体的关系时,应考虑各方利益,开展有关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议题的沟通与合作,创新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12.2 企业与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

支持和响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

积极向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支持政府提高执政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积极提出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推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12.3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

积极与有关非营利组织沟通、合作,积极回应其维护和增进公众利益的号召,支持其相应的合法行动。

12.4 国际角色

创造性地借鉴和分享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切实改进自身社会责任绩效,并对改进成效进行系统整理,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交流,争取更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1:31 | 只看该作者

13 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

13.1 参与社区建设

13.1.1 遵守社区管理规定

企业应遵守其经营活动所在当地社区和影响所及地区的管理条例及规定。

13.1.2 制定社区参与计划

企业应根据内部确立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计划,参与和支持发展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福利事业,关心和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

13.1.3 实施社区参与计划

安排相应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来组织实施其支持社区发展的计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备案评审,以待进一步完善。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建设和维护社区生活秩序,改善生活质量。

关心和积极参与社区相关的社团活动。

13.2 进入或退出当地社区

13.2.1 预先进行社区影响评价与分析

企业及其部门和设施在设立、关闭或搬迁时,除了纯商业分析之外,还应该预先进行社区影响评价与分析,积极采纳当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合理建议。

13.2.2 采取适当的退出措施

企业在做出关闭或搬迁决策时,应该提前通知社区和员工。

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行动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措施包括提供调动搬迁和重新安置福利、有计划逐步退出和帮助社区和受影响的员工接受再就业培训等。

13.3 支持慈善公益事业

13.3.1 慈善公益原则

参与支持慈善、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主动应对突发性灾难

不得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性活动,也不得借慈善名义欺骗公益组织。

13.3.2 实施慈善公益项目

按照慈善捐赠计划,设定明确目标,建立相关评估标准,定期向股东及投资人报告。

依法自觉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方。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提供机构支持。

13.4 致力于当地社区贫困人口的可持续生计

动员企业闲置资源发展社区贫困人口的可持续生计,包括资助社区小型企业创业等

招募合理比例的当地员工。

尽量考虑向当地供应商采购其所需原料、辅料、产品和服务。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1:51 | 只看该作者

14 社会进程及企业的本地嵌入性

14.1 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地嵌入性

14.1.1 本地化的社会责任内容

企业应该紧密联系其所嵌入的本地社会的具体发展阶段,来切实考虑其社会责任的适当内容,防止以偏概全。

14.1.2 社会责任优先序次

企业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确定其社会责任管理中议题的优先序次,防止避重就轻。

14.1.3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自身和其它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时,应根据其所处社会的具体条件及发展进程,采用适当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方法。

14.2 推动公民社会建设

企业应依照企业公民的行为方式进行决策和生产经营,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企业应该利用其所拥有的机构资源或可动员的社会力量,维护社会正义。

在管理社会责任绩效方面,企业除了独善其身以外,还应该监督、敦促和帮助其他组织改进其社会责任绩效,反对不作为。

企业应积极在其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推动公民知识的普及和公民道德的建设。

14.3 参与公共治理

14.3.1 参与缓解贫困

应主动致力于减缓贫困,特别是促进经营所在地或经营活动所影响的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建设,或者直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

14.3.2 参与政策创新

企业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有利于整体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宏观体制创新实践。

建设性地参与有关政府政策讨论的听证程序。

14.3.3 参与多方合作

企业应与政府、个人和其他非政府组织一同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公共治理局面。

14.4 充实中间性组织的社会责任

14.4.1 属于企业集团的企业

企业集团内的企业,包括跨国投资或经营的,在社会责任标准上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避免歧视性的双重标准。

应该积极将社会责任的良好实践经验推广到企业集团及更广的范围。

14.4.2 形成战略联盟的企业

企业应该在其发起、主导或参与的战略联盟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实施。

14.4.3 参与产业生态体系[3]的企业

企业应主动促进其自身与经营所在地的社会及产业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主动倡导和积极参与本地产业生态体系的构筑。

14.4.4 采取虚拟运营的企业

企业应该在其虚拟运营体系及过程中合理考虑社会责任的承担及分配,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所承诺社会责任绩效标准的实施。

14.4.5 加入行业协会的企业

企业应该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形成本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规范,并响应行业协会提出的关于本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动议。

14.5 加强社会责任投资

14.5.1 改进社会责任投资理念

应该加强有利于直接或间接改善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性的商业投资活动。

积极通过资本市场的媒介和金融工具的手段来引导和促进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金融投资活动。

14.5.2 创新商业投资模式

企业应该依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等创新其投资决策过程及投资模式。

——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和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以资源生产率及生态效率等方法衡量环境效益,以利益相关者分析等方法评估社会效益,以经济增加值(EVA)和平衡积分卡等方法计算经济效益。

——金融机构在定义投资风险和机会时应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改进投资决策流程,支持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创新和再创业。

——战略投资者应通过企业与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等途径积极参与对环保、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质项目的直接商业性投资。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2:14 | 只看该作者

15 本标准的实施

15.1 实施原则

企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政策和行动保障本标准在企业内的实施。

从公司层面系统考虑,各组织层级、各部门和全员参与,而不应采取职能隔离。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直接领导和参与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管理者个人应对其决策是否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负责任。

15.2 制定政策性文件

15.2.1 政策性文件内容

应包含对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协议的承诺,以及对实施企业认可的社会责任标准的承诺。

15.2.2 政策性文件宣传

该政策性文件应以明白易懂的形式传达到企业所有工作人员手中。

该政策性文件应可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免费获取。

15.3 制定实施战略计划

针对企业内部各个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改进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指标,确立实现目标的战略计划,分解管理指标,规定职责和时间表,并应形成书面文件。

目标和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准则相一致。

15.4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内部管理体系

15.4.1 管理层代表

任命专门的直接向最高负责人报告的管理层代表,并明确规定其职能、职责和权限,来督导企业达到本标准中的规定,并向高层报告和提出改进意见。

15.4.2 员工培训

定期培训员工,并及时培训新进的和临时雇佣的员工,保证他们能够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此规范其行为。

15.4.3 内部审核评估

按照计划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评估,并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定期评审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活动及其成效,以证明是否有效达到企业政策和本标准的规定。

15.4.4 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意见及建议渠道

建立与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正式渠道,对有关质疑进行调查、处理并做出反应。

15.4.5 文档记录及文档管理

建立例行的文档记录及文档管理程序。

15.4.6 检查改进

对违反本标准内容的行动进行及时纠正,对违反本标准内容的后果予以及时补救。

15.5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外部沟通

按计划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成果进行外部意见沟通。

管理层应根据内部审核和外部沟通的结果,与由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的团队交流企业社会责任计划的实施绩效,做出持续改进的承诺,并按规范保存沟通记录,包括: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改进状况

——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变化等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3:26 | 只看该作者
附录A

 (资料性附件)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应用说明及实践范例

目  录

 引  言. 17

A.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的实施框架. 18

A.2.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管理框架范例. 21

A.3. 持续改进原理:“组织内外部双向改进”的绩效循环. 24

A.4. 内部治理与外部规制. 28

A.5. 基本人权. 30

A.6. 员工. 31

A.7. 产品和服务. 33

A.8. 竞争与合作. 36

A.9. 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 41

A.10. 环境绩效. 43

A.11. 文化多样性. 45

A.12. 公共关系. 47

A.13. 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 50

A.14. 社会进程及企业的本地嵌入性. 53

A.15 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实施范例. 55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4:06 | 只看该作者
引言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应用说明及实践范例”包括实施本标准的方法框架、若干CBCSD会员企业相关管理经验和实践做法的示例,以及对标准制订依据的补充解释。

我们肯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改进可以通过系统性的途径来实现。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仍然可在对具体议题的管理中使用;但是,社会责任议题复杂性远超过质量议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方法框架。因此,我们开发了“组织内外部双向改进”的绩效循环,以此作为勾勒实施推荐标准的战略路线图,供实施单位参考。

在对具体实践做法的介绍方面,鉴于社会责任议题范畴的开放性、维度的复杂性和进程的阶段性,关于先进企业实践做法的示例部分并非整体取自于某一企业,而是针对推荐标准中的具体内容,选择来自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或事例组合而成。

以下A1-A3的3条内容分别简要介绍实施框架、社会责任绩效及其持续改进原理,主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改进的管理控制过程和组织反馈机制。A4-A15的12条内容基本与推荐标准保持对应,介绍有关示意性范例。实施单位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战略或创新管理模式,而可能不宜直接简单照搬。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推荐标准所规定的各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之间属于互补性关系,而非替代性关系,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完全可以根据其传统管理优势及现实资源条件而对各项要求设定出优先次序(这种优先次序往往即反映社会进程及企业的本地嵌入性),逐步落实和持续改进。

我们相信,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纳入企业组织和决策的过程不是仅靠某种制度、程序或模式能够完成的,态度是更具决定性的因素。企业规模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大型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应该有条件做得更好,但实际上也可能更差。本说明列出的经验示例虽然来源于大型企业,但并不意味这只是大企业的领地——所有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们都完全可以在其决策的自由判断区(zone of discretion)做出有限但却是根本性的贡献。

A.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的实施框架

主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管理,将有利于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现实的和潜在的各种利益相关方团结起来,共同协作,持续创造价值和优化分配价值。

企业可通过与其社会责任相关的战略、政策、组织设计、管理体系、运营过程和其它业务活动等实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的要求。

A.1.1 实施主体

A.1.1.1 企业层次实施主体

企业内实施社会责任推荐标准的主体应为企业决策管理层,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代表、内部相关组织部门负责人等。

应针对负责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主体,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规则。

A.1.1.2 部门层次实施主体

若绩效指标分配到具体组织层次或部门,该层次或部门负责人即为相应的实施主体,应该承担向企业层次实施主体报告的责任。

A.1.1.3 跨部门工作小组

在实施初期可能有必要在企业内组建跨部门的工作小组,来负责标准体系的导入。

A.1.2 实施途径

A.1.2.1 社会责任绩效指标体系

得到授权委托的标准实施主体,应根据既定工作计划和程序,针对其内部各个相关职能和层次,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目标和具体量化绩效指标。

A.1.2.2 其他议题

对于未列入绩效指标体系的社会责任议题,应予以合理解释,并妥善对待有关利益相关者的反应。

A.1.3 实施保障

A.1.3.1 管理层代表

并明确规定负责社会责任的最高管理层代表的职能、职责、资源和权限。

A.1.3.2 专门内部机构

通常可能需要建立专门的内部机构,负责社会责任问题的日常管理,以及内外部沟通。

A.1.3.3 培训

可通过培训活动保证企业管理者及其他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A.1.3.4 工作记录

保持完整、良好的工作记录文档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A.1.3.5 绩效审核

通过内部审核检查社会责任管理绩效。若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则应该通过外部审核。

A.1.4 实施改进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A.1.5 小型企业实施参考

A.1.5.1 企业规模的客观影响

我们承认,企业规模对实施社会责任标准的具体内容而言,确实存在客观性的影响。因此,应该考虑社会责任议题在企业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优先序次。

A.1.5.2 内部治理结构

由于小企业股东较少而且构成比较单一,委托代理的复杂性低于大型企业,其权力分配、监控和激励机制的并不一定体现完整的设计思想。但是,在小企业向大规模成熟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委托代理复杂性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利益相关者的类别、数量及其影响力的扩大,内部治理结构应优先予以强化。

A.1.5.3 管理能力

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使其投资取向可能更关注短期利益,但较之大企业的连续性创新过程,小企业更具有突变性创新的灵活性,因此也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创新空间。

在小企业向大规模成熟企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的整合和惯例化,需要制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建立管理社会责任事务的专门部门,有意识有步骤地实施社会责任标准。

A.1.5.4 小企业的机会

虽然小企业在市场能力和组织资源上一般弱于大型成熟企业,但基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创业企业,例如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基于社区的企业或针对低收入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等,较之大企业则可能具有天然的良好的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条件和现实绩效。

A.1.5.5 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合作

大企业与小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标准上的合作是必要的。

A.1.6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与其他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关系

目前国际上有关企业责任的400多项标准、原则、规范及导则等呈多样性共栖状态,但已有达成一致和联合行动的趋势。本标准特别强调参考以下有关原则及标准:

l国际劳工公约(ILO Conventions),历史较长,包括结社自由、集体谈判、禁止强迫劳动、最低就业年龄、反对歧视及同工同酬等核心标准;由政府、劳工组织和雇主组织代表构成三方决策机制,具有较高社会信任度。

l全球报告倡议(GRI),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及其格式的规范化,旨在通过合作协商的过程制订出广泛认可的衡量企业社会及环境绩效的方法,帮助投资者、政府、企业及公众清楚了解企业可持续性方面的进展,促进企业改善其决策;其使命是“通过制定出获得普遍认可的报告体制,将可持续性报告发展至财务报告的水平”;其报告编制指南是很有价值的企业内部管理工具。

l联合国全球契约(the UN Global Compact),包括环境、劳工、人权和反贿赂方面的十大原则,具有基于主流道德权威的合理性;虽然缺乏监督机制,但通过采纳GRI为一种工作方式,增强了可执行性。

l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导则(OECD Guidelines for MNEs),综合涵盖竞争、融资、税收、就业、劳资关系、环境、科技等诸多方面的方针,已经包含ILO的核心劳工协议;关注点是跨国公司如何符合当地规范而和谐运作。

lISO14000系列标准,是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通过管理程序、文件控制系统和经营方针对企业环境绩效改进过程提供组织保障,但并不具体规定环境指标的标准值;其中ISO14001可供认证;虽然仅包括环境方面,但被认为对广泛社会责任议题的改进具有催化作用。

lSA8000标准,主要关注工作环境,行业背景多以零售业或服装、玩具等制造商为主,农业及电子行业企业的参与也不断增加;包括ILO等协议内容,并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管理体系;可以提供认证。

lAA1000标准系列,基础程序方面的标准,通过发展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方式,推动企业的组织学习,试图在社会审核、会计核算及报告方面综合形成符合实质性(materiality)、完整性(Completeness)和响应性(responsiveness)原则的最佳报告规范;仍在进一步开发之中。

l社会企业网络(SVN)的CSR标准,定位于CSR的综合纲要(compendium),包括伦理、责任透明和内部治理3项一般标准和投资者、员工、商业伙伴、消费者、社区和环境6项利益相关者标准;每类标准都有明确的原则、改进措施、衡量指标和工具资源等四项具体内容。

l即将推出的ISO26000标准,将是统一的国际标准,但不用于第三方认证及商业合同目的,是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指导性文件,而非管理体系标准;发达国家在标准制定工作中仍占据优势地位;目前正通过结构化的意见反馈机制进行修订完善。

l道琼斯可持续性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Group Index, DJSGI),旨在将包括环境因素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企业治理结构、股东价值、业绩基准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DJSGI是根据企业的可持续性指标对64个产业行业的企业进行鉴定和评级筛选,每年选取其中10%的领先企业作为指数成分而形成的。评价所需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问卷调查、企业档案资料、公开信息、利益相关者关系、媒体筛选以及企业访谈等。评价所遵循的方法和步骤是外部事先确立的,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逐年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可持续性绩效。

本标准不替代其它标准,但不排除对其它标准的互补和竞争。本标准希望突出CSR基本原理,以作为中国企业理解CSR技术规范框架、经营决策框架和道德伦理框架的基础,避免“标准眩晕”。在一定程度上,本标准亦涉及程序及绩效方面的内容。

总体上,本标准及说明旨在推动中国企业CSR能力建设,支持中国企业有效地、创新性地适应国际主流CSR标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56:18 | 只看该作者
A.2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管理框架范例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或社会绩效,social performance)是从管理控制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的衡量。以下简要引用壳牌集团(Shell Group)的经验和方法,以此概括描述企业社会绩效的管理框架[4]。随后提出我们的若干观点和分析。

A.2.1 壳牌集团社会绩效管理内容要点

A.2.1.1 定义

“社会绩效”是表现壳牌公司的经营活动对直接或间接涉及的社区和社会所产生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的动态过程。

A.2.1.2 目的

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优化正面作用,探索更广泛意义上的贡献。

——可能负面影响包括:当地居民生计问题,健康、安全和公害问题,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问题,公共设施负荷问题,治安问题,间接经济影响等。

——可能正面影响包括:当地经济发展,公共设施改善,财政收入提高等。

——更广泛意义上的贡献包括:互利,合作,互补,能力建设,共享无形资产等。

A.2.1.3 可行性

取得运营和发展的资格,减少运营成本及或有负债,支持项目融资,提高声誉。

A.2.1.4 机会点

提高社会绩效的机会点包括:导致土地使用功能等永久性改变的新项目,临近居民社区的工厂设施,工厂迁出或关闭的善后工作,HSE部门表现不佳的单位,与HSE或商业伦理方面有欠缺的企业的合资项目,位于敏感地区的经营活动等。

A.2.2 壳牌集团社会绩效管理方法体系

A.2.2.1 战略措施

a)       社会影响管理。主要涉及那些持续性的、例常性的活动。包括三个重要因素。首先,注重对重点项目社会影响的管理;其次,理解社会绩效(包括环境绩效)与运营业绩有明显的联系;第三,适当兼顾其他间接影响,例如,政府对石油税收的管理体制带来的经济影响等。

b)       战略社会投资。从壳牌的核心业务及主要投资活动相关的过程出发,设计增进企业利益相关者福利或能力的方案。事实上,也是通过开放的态度与利益相关者合作从而发掘新的商机。例如,在斯洛伐克,壳牌零售公司为当地NGO组织和壳牌基金会资助的小额信贷项目所支持的小生产商提供产品零售货架空间,从而帮助其解决营销途径问题。壳牌中国的示例见A.13.1。

为实现企业与社会利益的最优化,以上两种是壳牌社会绩效管理的战略重点;而以下两种战略相对而言是辅助性的。

c)       社会投资。即通过虽非企业核心业务相关、但精心计划和组织的公益捐赠及投资活动,力图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d)       纯粹慈善活动。

与运营无关的影响

与运营相关的影响

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纯粹慈善

社会投资

战略性社会投资

社会影响管理

咨询,参与                      

整合到业务体系中                

图1 社会绩效管理策略组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企业社会责任论坛 ( 粤ICP备07511431  

GMT+8, 2024-11-23 05:20 , Processed in 0.1746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