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社会责任专业人士,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年来,铁道部舆情危机应对能力乏善可陈,一年一度的春运人口大迁移波及全国各个角落,铁路部门尽管倾巢而出,却难免如履薄冰。今年的温州动车脱轨事故,更是给铁道部带来新的考验。在春运紧张局势尚得不到缓解,突发事故频发,舆情应对不及时、不恰当的情况下,铁道部公信力折损异常严重。近来铁道部在残疾人票价优惠政策上的表态,舆论的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即是前者公信力折损的结果。 哭穷不能规避社会责任 铁道部所遭遇的舆论困境,一定程度上是自身社会定位模糊导致的。国家部门不同于个人,后者因为身处多个社会维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经常陷入“身份的幻象”和“主体性危机”;而铁道部作为国家机构,显然不存在这样的困惑。它理应有着鲜明的职责定位。但是在多数公众的印象中,铁道部有时像国家机构,有时又像企业,前者表现在春运时它的惴惴不安,面对突发事件相关责任人的无辜与委屈,后者则体现为它因垄断而表现出的孤傲,以及对跨越式发展的冲动。 铁道部有着国家机构的身份,其职责在于为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服务。然而,现实中,正是铁道部的身份模糊,舆论才表现的不依不饶。近来,铁道部称无力承担残疾人票价优惠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两天不到的时间里,该话题相关微博数即接近6万条,其中有接近3万条的原创微博。舆论展开围攻之势,铁道部肩负社会责任,相关政策是否出台,不能简单地基于投入—产出的比较,而要立足社会的需要,致力于改善民众公共生活,哭穷违背了它的职责要求,也出离了公众的普遍期待。 铁道部舆情危机雪上加霜 铁道部的此番表态所引发的舆论围观,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在温州动车脱轨事故原因还不明朗,公众创伤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它注定会遭到舆论的反扑。在对该话题的相关评论中,最为典型的即是借题发挥,很多网友回避新闻发言人的逻辑,直接回到温州事故中的痛感中,并因此指责铁道部的此番作为。著名网友“薛蛮子”在评论中称“哭穷也要讲究个时间地点”,而类似“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戏谑评论更是俯拾即是。 这几乎成为铁道部门舆论表现的惯例,在对铁道部的批评中,可以发现两种极端,一种是五花八门的恶搞,另一种是严厉甚至是苛刻的批评。导致这种舆论生态的原因在于,铁道部对舆情危机的应对手段过于单一,长期依赖新闻发言人自说自话,缺乏对社会关切的回应。例如此次表态过后,有舆论就出于常识质疑铁道部的作为,例如名为“温州望江速8”的网友就在评论中质疑:残疾人坐车估计在乘客比率占千分之一,半价优惠有什么影响?类似的质疑代表了多数网友的疑惑,然而按照铁道部的舆情应对惯例,它往往得不到解答。而这,也是铁道部舆情危机雪上加霜的重要原因所在。 重申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 舆论对铁道部此番表态的批评,大抵基于两个事实:一、残疾人和学生一样,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照顾;二、不仅世界各国的公共交通工具都对残疾人给予特殊的照顾,国内的不少城市在不少交通场合都对残疾人有所关照。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微博中质疑,称“世界各国对残疾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实行优先、优质、优惠原则,国内很多城市已实行残疾人免费乘车。这一方式在铁道部却碰了钉子。”著名学者吴稼祥在评论中,更是认为,为了照顾残疾人,应该“让铁道部破产”。 《新京报》在其社论中认为“残疾人乘火车优惠不是额外的索取或施舍,而是其合法权益。” 作者指出“深圳在去年就不论户籍实行残疾人乘公交、地铁免票。从今年7月份开始,广州实行残疾人乘地铁五折优惠。”如同往常舆论对铁道部的批评一样,多数人的立论依据在于,认为铁道部理应为公共利益服务,公共交通需要考虑的是社会利益,尤其需要正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哭穷只能加深误解,优惠政策的出台不是铁道部单方面所能决定的,但是积极作为,回应社会关切,让公共交通回归其公益属性,显然是其职责所在。
来源 荆楚网 何小手 |